福建南亞熱作信息由福建省南亞熱帶作物開發利用管理辦公室與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合辦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2022年第4期(總第199期)2022年8月18日
福建省熱帶作物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
暨福建熱作產業研討會在漳州圓滿召開
2022年8月10-12日,福建省熱帶作物學第十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福建熱作產業研討會在漳州召開。大會共有會員代表75名參會,漳州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郭慶亮,第九屆學會有關負責人等應邀出席了大會。
會議由學會黨支部書記肖順主持。會員代表大會審議并通過了第九屆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學會財務報告、學會章程草案及章程修改說明報告、會費收取標準和使用管理辦法、學會理事會換屆籌備工作報告和學會理事會選舉辦法。根據省民政廳《福建省社會團體成立(換屆)會議指引》和本學會章程,福建省熱帶作物學會進行了換屆選舉。換屆選舉由學會黨支部書記肖順主持。經舉手表決產生第十屆理事會理事(共65人)和監事會監事(共3人)。學會黨支部書記肖順主持并召開了第十屆理事會第一次工作會議。45位參會理事經舉手表決方式產生了第十屆常務理事會理事(共21人)。經舉手表決選舉產生了第十屆理事會負責人(共7人)。
福建省熱帶作物學會第十屆理事會負責人名單
會長:吳少華
副會長:陳振東、肖順、蔣際謀、佘文琴
秘書長:林宗鏗(兼任學會法定代表人)
監事會監事長:張生才
會上,大會邀請漳州市農業農村局蔡建興教授級高級農藝師作題為“我國荔枝產業發展報告”、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吳少華教授作題為“熱作園藝與休閑農業”、寧德師范學院劉偉研究員作題為“熱作農業品牌建設”的精彩學術報告,并邀請漳州市正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華安縣聯眾果蔬專業合作社等熱作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做了經驗介紹和交流。
會議認為,省熱帶作物學會成立于1962年,作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跨學科的群眾性學術團體,至今已走過60個春秋,學會必須著力為發展我省熱帶、南亞熱帶農業和熱區農村經濟服務,促進熱作科技發展和人才成長。 (林宗鏗)
中國熱帶作物學會熱作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專業委員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暨首屆全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學術年會召開
8月5日,中國熱帶作物學會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專業委員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海南海口召開,同時舉行了首屆全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學術年會。會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種業發展的講話精神,促進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學術交流,團結和組織廣大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領域科技工作者,助力熱帶作物種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熱帶作物學會黨委書記楊禮富出席開幕式并講話。
楊禮富書記指出,“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可以稱之為‘芯片’的‘芯片’,農業的重大變革離不開種質資源的強有力支撐。”他強調,中國熱帶作物學會作為中國科協主管的全國學會,必將始終堅持“四服務”的職責定位,團結帶領會員和廣大熱帶作物科技工作者,推動我國熱帶作物科技事業發展。他對專委會提出了三點希望,寄望專委會引領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學科發展,打好種業翻身仗,一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團結引領熱帶作物種質資源領域的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二是充分發揮專委會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的優勢,著力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積極組織開展產業調研、科學普及、決策咨詢等工作;三是大力弘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主要內核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大力推進熱帶作物種源“卡脖子”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引領熱帶作物種質資源學科發展,打好種業翻身仗,為建設種業科技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代表大會投票選舉產生了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專委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選舉王家保同志為第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選舉許家輝、李鴻莉、李瓊3位同志為副主任委員;選舉鄔華松同志為秘書長;審議并通過了《中國熱帶作物學會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專業委員會工作條例》。新當選的專委會主任委員王家保指出,專委會的正式成立,標志著我國熱帶作物種質資源領域的科技工作者有了交流平臺。他表示作為第一任主任委員,一定和各位委員一起組織會員在種質資源廣泛調查收集、妥善安全保存、精準鑒定評價、深入創新應用等方面深入開展工作,將專委會建成一個開放型、平臺型、核心型的學術團體。
學術年會聚焦熱帶作物種業高質量發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請到13位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領域專家作主題報告,專家圍繞蓮霧、橡膠、香蕉、木薯、荔枝、咖啡等特色熱帶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展開學術交流研討。同時關注到“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綜合保護”“西藏墨脫珍稀資源考察”等熱帶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議題。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畜禽種業處處長吳凱鋒、中國熱科院品資所所長王家保分別作《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現狀與展望》《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等學術報告。
中國熱帶作物學會熱帶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專業委員會由中國熱科院品資所牽頭聯合熱區15家科教單位發起設立。會議由中國熱帶作物學會指導,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40余名代表與專家在線下參會,3000余名代表線上參會。
(林宗鏗摘自《中國熱帶作物學會》)
▉園林植物▉
187、五色草
紅綠草、模樣莧、錦繡莧、法國莧
Alternanthera ficoidea (L.) R. Br.
[科屬]莧科蝦鉗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分布]原產南美巴西。我國各省有栽培,尤以東北栽培更為盛行。
[習性]喜溫暖,極度不耐寒,冬季宜在15 ℃以上的溫室中越冬。好陽光,也略耐陰,不耐夏季酷熱,不耐濕,也不耐旱。適宜種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長季節好濕潤,要求陽光充足、排水良好。但高濕高溫或低溫高濕都易引起植株腐爛。
[繁殖]主要用扦插繁殖。取具有2節的枝作插穗,以3~4 cm的株距插入黃沙、珍珠巖或土壤中。插床的床溫宜22~25 ℃。溫暖季節3-4天即可生根,2周后就可直接種植在花壇上,株距約8~10 cm。
[栽培]母株一般用花盆或木箱種植。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要在9-10月前把苗種好,使苗在寒冷季節來臨之前在容器內長好。然后將種苗移入溫室中,室溫宜15 ℃,要放在光照處,如溫度過高時,應通風換氣降溫。室內培養,要減少澆水量,土半干時才澆水,不要施肥,以抑制其生長而保存活力。春季2-3月開始施肥,且增加澆水量,促進母株生長。
[應用]五色草植株多矮小,葉色鮮艷,繁殖容易,枝葉茂密,耐修剪,是布置毛氈花壇的好材料,可以不同色彩配制成各種花紋、圖案、文字等平面或立體的形象。如要栽成有花紋、圖案、文字的式樣,種植時要注意品種色彩的搭配。若要制作立體雕塑或花壇,需要預制牢固的骨架,纏上泥繩,然后種上五色草。同時,盆栽適合陽臺、窗臺和花槽觀賞。 (陳金河摘)
188、紅龍草
紫莧
Alternanthera ficoidea (L.) cv. ‘Ruliginosa’
[科屬]莧科節節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分布]原產于熱帶中、南美洲。
[習性]生性強健,耐旱。土質以肥沃之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栽培地點日照要充足,日照不足易徒長,葉色不良,且無法密短細化。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約20~30 ℃。
[繁殖]可用分株或扦插繁殖,大量育苗以扦插為主,春至秋季均能育苗。插條剪取頂芽或未老化之枝條,每段約5~10 cm,插于河沙中,接受日照約60%~70%,保持濕度,約10-15天能發根成苗。大面積栽培,可先行整地,再剪枝,每3~5枝為1簇,直接扦插于培養土。
[栽培]追肥可用有機肥料或復合肥,每月施用1次。如枝條過長或不夠密集,應作適度修剪,促使萌發新枝。成株后耐旱性增強,應減少水分供應,以抑制其長高。老化的植株應更新栽培。
[應用]紅龍草每一莖節均易開花,但以觀葉為主。其生長密集,葉色優雅,最適合庭園植為地被,構成圖案美化,大面積栽培視覺效果極佳,也適合箱植或盆栽,不宜作室內植物。 (陳金河摘)
▉植保之窗▉
芒果蟲害防治技術
芒果植株患蟲害后,將嚴重影響其產量和質量,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不利于經濟效益的提升。本文從芒果的主要蟲害為切入點,根據美癥狀探討相適應的防治技術。
1 主要蟲害
蟲害主要有薊馬、切葉象甲、葉癭蚊、果實蠅、介殼蟲類。
2 蟲害的癥狀及防治
2.1 薊馬
2.1.1 癥狀
重點危害部位為嫩葉、花及幼果,出現花干枯、脫落現象,果皮上有較為粗糙的病斑,易影響果實的品質。薊馬對芒果植株的危害主要有兩個階段,即花期至幼果期、秋梢抽發期。
2.1.2 防治
藥劑防治可以選用3%啶蟲脒或2.2%阿維吡蟲啉乳
油。物理防治可以采取誘蟲板(藍板)進行誘殺。
2.2 切葉象甲
2.2.1 癥狀
重點危害夏秋梢,成蟲具有較強的侵蝕性,易導致葉片出現卷縮、干枯現象,雌成蟲嚴重危害葉片,可咬斷葉片基部,嚴重者幼梢僅剩禿枝,導致植株營養物質汲取不充分、生長遲滯不利于植株的正常生長。
2.2.2 防治
藥劑防治,可選用20%氯氰·敵畏乳油、40.7%毒死蜱乳油,效果較好。
2.3 葉癭蚊
2.3.1 癥狀
重點危害部位為葉片,且以春秋梢轉綠前這一階段最為明顯,需將其作為重點防治階段。初期存在皰狀突起的蟲癭,后侵蝕力度逐步加大,葉片有穿孔現象,導致植株的光合作用進程受阻,給整棵植株的生長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2.3.2 防治
當新梢嫩葉抽出35 cm時噴殺蚊劑;還可采取物理防治手段,如安裝殺蟲燈。
2.4 介殼蟲
2.4.1 癥狀
重點危害部位為枝條、葉片及果實,若不及時防治,還易誘發煙煤病,造成果實的品質明顯下降。
2.4.2 防治
合理把控防治作業時間,以采果后至抽花前、套袋后至采收前 20 d較為關鍵。藥劑防治,可在冬季新梢老熟后,采用 20%松酯酸鈉100倍液噴涂蟲害部位。
綜上,芒果種植過程中需加強蟲害的防治工作,一方面需要準確判斷蟲害的類型以及發生特點,另一方面則需合理采取防治技術,有針對性地做好防治工作。踐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理念,盡可能減少蟲害給芒果植株所帶來的危害,切實提高芒果的產量和品質。
(嘯醒摘自《摘自特種經濟作物》)
茄子病害防治措施
茄子栽培過程中如果對病害缺乏了解以及管理不夠科學等問題都可能導致病害發生與擴散,進而導致茄子品質與產量降低,影響到農戶經濟收入。要想更好地對病害進行預防與治理,就應制定出完善措施以及改進技術等等,并根據病害發生情況對其原因進行分析。主要對茄子重大病害的防治進行了闡述,期望對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有所幫助。
茄子主要病害
1 褐斑病
茄子細菌性褐斑病因近年來發生較快,已由次要病害
植株葉片及花蕾最容易被褐斑病侵染,病情嚴重時也會對果實及莖干造成影響。茄子一旦染病,就會在染病邊緣處產生不同程度的斑點,發病時斑點形狀會增大,形成大面積斑病。若病情較重則會發生葉片卷曲,嚴重者會導致葉片脫落。若花蕾發病,還可使葉片產生灰色斑,以后擴大至花梗,使花蕾死亡。
褐斑病菌在土壤中的分布較為廣泛。另外,人為方式會導致疾病的傳播,外界環境以及溫度等因素都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目前茄子褐斑病以化學防治為主,每隔8天噴一次,2~3次為1個療程,對于葉面噴霧時,可噴施65%霜脲氰·嘧菌酯水分散粒劑950 g/hm2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同時氣溫低,濕度大容易讓茄子患病,可以通過設施大棚內部的氣溫進行調節,適宜的氣溫,濕度能夠有效避免病菌;或在同一塊土地上采用與非茄科類作物進行輪作倒茬,以防病害持續發生,還能減少雜草繁殖。
2 軟腐病
在茄子生長的中、后期,軟腐病是危害茄子果實的主要病害。同一塊地連續種植茄子,每年都有染病的現象發生,病菌留在土壤里,第二年澆灌,雨水,或者蟲害都能造成二次傳播。染病初病斑水漬狀逐漸引起茄子腐爛,有惡臭氣味,表皮呈褐色,結果失水后果實干癟。蟲害較重,雨水較多的地塊地勢較低,濕度大,管理不當,均可加劇地塊病害。
預防軟腐病應科學培育茄苗,科學適期種植,同時要采用2~3年或更長時間和最適宜十字花科蔬菜輪作(不可與茄科類輪作);要及時觀測以免棚內濕度過大,及時通風,調節好棚內溫濕度,及時把染病果實帶出種植地,均勻焚燒,杜絕病菌第二次侵染。雨季結合本地氣象于雨前或雨后適時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預防,使用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和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續2~3次。雨季之前,要做好種植地的排水工作,以免積水過多。還應及時控制蛀果害蟲。
3 炭疽病
炭疽病在茄子生產上主要發生于近成熟期或已熟的果實。茄果初發時果實表皮病斑圓形或橢圓狀,也有直徑長達數厘米不規則形狀的,在病斑中央微凹處從淡褐色漸變病灶至褐色、邊緣黑褐色、病斑漸向外擴展、向縱深發展時和其它病斑一起形成大范圍病斑、甚至累及大半個茄果。病斑發生后期,表面密生朱紅色或黑色小粒點,濕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出現紅色黏質物,這時病斑表皮下茄肉呈現干腐狀、褐色,直至茄果腐爛。
炭疽病病菌可隨著病殘體隱藏于土壤或附著于茄種表層過冬,翌年隨雨水飛濺誘發茄秧下部茄果病變,而降雨可增加濕度,引起植株炭疽病的最佳環境為氣溫24 ℃,濕度97%以上。使用帶菌種子培育幼苗也可致幼苗發病。在多雨且積水較多、種植密度過大、通風不良、重茬地存在病果或對病果處理不及時等情況下種植地重茬。

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 版權所有 fjrzs.cn 電話:0596-2615157 單位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天寶五峰 郵編:363001 E-mail:fjrz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