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亞熱作信息由福建省南亞熱帶作物開發利用管理辦公室與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合辦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2021年第5期(總第194期)2021年10月18日
福建省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
在福安隆重開啟
9月3日,福建省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在福安市啟動。省政府副省長康濤出席并宣布活動啟動,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黃華康、寧德市市長張永寧、省廣播影視集團總經理莊志松致辭。
黃華康指出,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向全社會發出重視農業、關心農村、尊重農民的強烈信號。今年恰逢黨的百年華誕,農業農村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農業農村發展,農業農村穩中有進、穩定向好,又將迎來一個農業豐收年。下一步,全省各地將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共慶五谷豐登,共享歡樂喜慶,努力把“中國農民豐收節”打造成農業的嘉年華、豐收的成果展、金秋的消費季,讓農民既增產又增收。
今年豐收節系列慶祝活動,以“慶豐收 感黨恩”為主題,分為啟動儀式、嘉年華、消費季、慶豐收、專題宣傳等板塊,展現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時代風采,弘揚八閩大地燦爛的農耕文化,描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節日期間,還將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感悟思想偉力,營造重農氛圍,凝聚奮進力量。
(思曉摘自《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園林植物▉
177、吊竹梅
吊竹草、吊竹蘭
Zebrina pendula Schnizl.
[科屬]鴨跖草科吊竹梅屬多年生常綠蔓生草本植物。
[分布]原產墨西哥和美國南部。現我國各地廣為栽培。
[習性]喜溫暖涼爽氣候和濕潤半陰環境,也可以在全陰下生長。不耐寒,怕強光曝曬和炎熱。耐水濕,不耐旱。生長適溫,4-10月為18~22℃,10月至翌年4月為10~12℃。冬季溫度不低于10℃,5℃以下即有凍害;在12℃以下要減少澆水,保持略濕,以利于其越冬。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好的培養土或泥炭土為好。
[繁殖]用扦插繁殖,全年均可進行,但以春秋為好。剪取主莖或側莖作插條,長8~10cm,帶2~3個節間插于沙床或直接插入盆土,插后7-10天生根。每盆栽上3~4個生根插條,盆土不宜太濕,放遮蔭處養護,待長出新枝后放陽光下栽培。
[栽培]盆土栽培用腐葉土或培養土加粗沙。栽植后盆土保持濕潤,在陽光充足或散射光條件下均可生長,但應避開強光直射。秋季應多噴水,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若空氣過于干燥,葉尖容易發生焦枯,莖蔓頂端會枯萎。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可增施2~3次磷鉀肥。注意施肥量不宜過多,否則葉色會變淡。冬季需室內或保護地越冬,多見陽光少澆水。吊竹梅在適溫條件下,莖葉生長迅速,根系和基部葉片容易老化、變色、枯黃脫落,形成“脫腳”現象。因此,在生長過程要不斷摘心修剪,增加分枝,萌發新葉。同時,盆栽2-3年后可重剪莖蔓,進行更新。常發生葉枯病,發病初期噴灑波爾多液防治。也有介殼蟲危害,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應用]吊竹梅枝繁葉茂,姿態優美,適用于盆栽或吊盆觀賞。布置室內,枝條懸垂,披散飄逸。盆栽點綴室內花園、賓館大堂,濃綠幽雅。用于中心廣場、景點、花壇的鑲邊,色彩醒目,倍加動人。 (陳金河摘)
178、地膚草
掃帚草、綠帚、掃帚菜
Kochia scoparia Schrad.
[科屬]藜科地膚屬1年生直立性草本植物。
[習性]喜陽光,不耐蔭蔽。喜溫暖氣候,亦耐署熱。耐寒性略差,入冬前一經霜凍,全株枯黃。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排水良好、向陽肥沃的疏松土壤中生長良好,在偏堿性的土壤中亦能正常生長。
[繁殖]用播種繁殖。由于地膚草為直根性,不耐移植,因此采取露地直播的方式。一般在4月播種,出苗迅速整齊。宜選擇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排水良好的地方,并且整地后再施以腐熟細碎的廄肥作為花肥,為使其根系強壯可以在播種時再施些過磷酸鈣。播前要充分灌水,播后要均勻蓋1層稻草,以防水分蒸發。種子出苗前應及時澆水,種子出苗后應及時撤去稻草,防止幼苗因光線不足而出現徒長。
[栽培]幼苗經間苗后,6月初定植園地,株距約50 cm,定植成活后不需特殊管理,對肥水要求不嚴。但若在其生長期間追施1~2次液肥可促其生長更為旺盛。為防止其自播,應于葉色未變紅時及時割除。生長過程中除正常管理外,還可根據觀賞要求剪成平頂、方形、柱形、圓錐形等各種形態。若濕度太大,通風不良,易遭蚜蟲等害蟲的危害,要及時噴藥防治。
[應用]地膚草生長力極強,且其株形優美,葉色翠綠,葉形纖細、嫩綠,入秋泛紅,可用于花壇中心,也可叢植、列植、孤植,或作綠籬;園林部門也用其作為邊緣植物,或作觀葉盆栽,布置于廳堂會場,油綠可愛,甚為別致。因具有一定的自播能力,也可作為地面覆蓋植物。
同屬常見栽培種還有細葉掃帚草等。
(陳金河摘)
▉植保之窗▉
生菜頂燒病的防治措施
生菜頂燒病癥狀以散葉生菜和結球生菜均有發生,發病初期在敏感葉,一般為結球生菜的內層球葉的葉尖及葉緣,或散葉生菜的心葉葉尖和葉緣,出現水浸狀小斑,逐漸擴展,以后焦枯變褐,葉緣有類似“灼傷”現象。在溫度高、水分多時便逐漸腐爛,使生菜失去商品價值。現結合其病因介紹其防治措施。
【病因】
是由于生菜內層葉片得不到足夠的鈣,引起的生理病害。缺鈣可是土壤中缺鈣,滿足不了植株的正常需要。多數情況下,土壤中本不缺鈣,但因土溫、氣溫偏高,光照過強,土壤濕度過高或過低,氮肥過多等,均會影響植株對鈣的吸收而引起缺鈣。特別是在植株生長過快時,由于鈣在植株體內移動較慢,鈣在植株中的移動跟不上組織的生長速度,便容易引起頂燒病。
【防治措施】
選用抗頂燒病強的品種,如卡爾瑪、薩林娜、明斯托、富爾頓、綠湖、大湖659、皇后、皇帝456等。選擇土質肥沃地塊種植,精細整地,施足腐熟有機肥。化肥施用,要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避免偏施、過施氮肥,特別是結球后期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也要控制微量元素鎂不能過多,否則也可抑制對鈣的吸收。均勻灌水,防止土壤過干、過濕,忽干、忽濕。雨后排水,嚴防地面積水。稍見頂燒病發生,立即噴施0.1%硝酸鈣,或0.1%氯化鈣。為預防頂燒病發生,應定期噴布含鈣微肥如綠芬威3號等,效果很好。 (思曉摘自《世紀農藥網》)
煙葉病蟲害防治技術
煙葉種植過程中遭遇病蟲害后會嚴重影響煙葉的產量及品質,損害種植戶的經濟效益。因此,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科學防治煙葉病蟲害,對提升煙葉經濟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促進煙葉種植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 煙葉生長過程中主要病蟲害及預防方法
1.1 野火病
野火病又稱火燒病,在煙葉種植過程中較為普遍,一般發病于煙葉生長發育期,根部發病后逐步向上蔓延,生長旺盛的葉片發病較重,野火病發病后的影響范圍廣泛,甚至會使整個農田煙葉均受到影響,造成大規模減產。對于煙葉野火病的防治,在實際農業生產中經常會采用加強田間管理的方式進行預防,例如,可在煙葉種植過程中經常性地對煙葉種植土壤進行翻耕,以減少病原體滋生的概率。野火病發病初期可將已發病的煙葉植株從田間剔除,防止野火病進一步影響田間其他煙葉植株,針對發病較嚴重的煙葉農田,可采用噴灑藥劑的形式對煙葉野火病進行有效防治。
1.2 赤星病
赤星病的發病時間多為煙葉生長中后期且持續時間較長,甚至可一直延續到煙葉成熟期,赤星病一般是大面積發作,影響巨大,因此在煙葉生長過程中需著重進行管理。
赤星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是增大煙葉間種植距離,合
理密植。若農田中煙葉已發生較為嚴重的赤星病則需對其進行藥物處理,一般采用 50% 濃度的退菌特或 25% 濃度的
多菌靈對已染病的植株進行噴施處理,以此提高煙葉的抗病能力,確保煙葉產量。
1.3 蚜蟲
蚜蟲高頻感染發病多在高溫干燥氣候中,一般會出現在煙葉新芽或莖尖上,蚜蟲本身具有特殊構造,其可運用刺吸手段獲取葉片中的水分,且在獲取水分的同時還可分泌一種有毒的化學物質,進而減緩植株葉片成熟。煙葉樹皮和植物葉片遭受蛾子或蟲害侵蝕后,一般會出現灰塵或發黑的狀況,進而降低煙葉產品品質。蚜蟲在污染煙葉的過程中,可能會引發其他疾病,進一步損害煙葉。針對田間蛾子和蚜蟲,一般采用藥物噴灑的方式對其進行防治,在煙葉生長過程中,通常采用辟蚜霧對植株進行噴灑,降低蚜蟲發生率。此外,在煙葉幼苗階段采用地膜覆蓋的方式也可有效降低蚜蟲發生率。
2 煙葉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技術
煙葉生長過程中會遭遇各種病、蟲害,為提高煙葉產量,提升經濟效益,需采取一定的技術手段防治煙葉病、蟲害。
2.1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平常農業活動中運用最廣泛的一種防治措施,化學防治最大的優點是見效快、效果明顯。但化學防治目前也存在諸多問題,例如,農藥使用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殘留問題,由于化學試劑不可降解,遇雨水沖刷后藥物會進入土壤進而對土壤和水源造成一定污染。因此,在防治煙葉病、蟲害時,化學試劑不應被作為最首要的處理方法。
使用化學試劑時要以低污染或無污染的藥劑為主,并通過提前預防的方式減少藥物使用量,且在藥物使用時要注意不同化學試劑的交互使用,避免長期使用某一種化學試劑導致病蟲害產生抗藥性而使化學防治方法失去作用。
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采用的手段是對病蟲害進行物理誘殺,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例如,運用燈光誘捕法防治病、蟲害。運用物理防治時,要充分對設備費用進行合理預算,以節省防治過程中的資金支出,同時在采取防治措施前要先對田間進行實地考察,根據田間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物理防治方法,并根據不同病蟲害的特點選擇不同的誘殺及干擾措施,以增強物理防治預防煙葉病蟲、害的效果。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以食物鏈為設計原則,運用食物鏈原理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治理,運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有效維持農田區域內的生態平衡。現階段,生物防治是煙葉病蟲害防治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由于不同地區煙葉病蟲害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在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前要先對田間病蟲害種類進行調查,從而做到針對性地引進新物種進行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時要充分利用食物鏈食物網形成的小型生態系統來控制有益生物天敵數量,從而保證有益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存活量,以起到應有的防治作用。
2.4 農業防治
①選擇抗病能力強的煙葉品種。煙葉品種選擇的正確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煙葉生產質量,品種優良的煙葉能有效保證其生產產量及品質。例如,k326 及 krk326均是抗病蟲害較好的煙葉品種。新品種選取前需提前做好調研工作,以確保新品種具有抗病、蟲害能力的同時適宜當地生長,從而有效減少預防病、蟲害工作中的人力和財力投入,降低煙葉種植成本,提高煙葉種植經濟效益。②加強田間管理。煙葉種植過程中,一般會用輪作的種植方式降低作物緩苗期,增強煙葉抗病害能力。同時,煙葉種植過程中,要選育壯苗,合理施肥灌溉,并及時對煙葉生長情況進行觀察,在發現問題后要第一時間采取措施,以確保煙葉能夠正常生長發育。由于田間管理工作量非常大,因此在檢查過程中要做到仔細認真,以有效預防病、蟲害的發生,保證煙葉品質和產量。 (嘯醒摘自《種植技術》)
▉藥用植物▉
217、毛茛(毛茛科)
地方名:野芹菜、水芹菜(通稱)。
形態特征:多年生草本。高尺余,全株被白色長毛。根莖短,多須根。葉根生,有長柄,葉片近五角莆,三深裂,邊緣深裂和淺裂,裂片披針形,初夏葉叢中抽出花莖,開黃色花。結球形果,綠色。
生長環境:多生田野路邊或水溝邊。
藥用部份:全草。
采集處理:全年可采,多為鮮用或曬干。
性味功能:性溫,味辛,有毒。祛風逐濕,截瘧退翳。
適應癥:瘧疾,哮喘,翳狀胬肉。
常用劑量:外用適量。
注:本品有毒,刺激性大,接觸皮膚易發皰,須慎用。
(王小北)
218、馬尾松(松科)
地方名:松柏樹、松柏(通稱)。
形態特征:多年生常綠高大喬木。莖粗壯,樹皮暗灰,棕色。葉二枚偶或三枚合成一束,細弱而柔韌。春末開橙黃色花,聚成短簇。球果卵圓形,有木質瓦狀鱗片。
生長環境:山野。
藥用部份:根、皮、子、葉、花粉。
采集處理:全年可采。
性味功能:性溫,味辛澀。祛風通絡,利水消腫,安神。
適應癥:濕疹,腹壁膿腫,單純性水腫,鉤吻中毒,風濕酸痛。
常用劑量:鮮葉二至三兩,根皮五錢至一兩,花粉三至五錢,外用適量。
(王小北)
香樟病蟲害防治技術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為樟科樟屬常綠大喬木,在我國南方及西南地區較為常見,可吸附二氧化硫、氯氣、臭氧等有害氣體,而且散發淡淡的樟腦香氣,是生產樟腦的主要原料。在香樟種植過程中要做好白粉病、黃化病、樟葉蜂、樟巢螟幼蟲等防治工作。
1 病蟲害種類
香樟育苗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黃化病、樟巢螟、樟葉蜂、樟脊網蝽等。這些病蟲害均會造成香樟苗木、枝葉等枯死,嚴重時會影響香樟幼苗生長,因此在香樟育苗管理過程中需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治。上述病蟲害的發病表現和危害如下:
黃化病 主要表現:香樟葉片不同程度發黃,并逐漸干枯。主要危害:根系發育不良,枯梢甚至死亡。
樟巢螟樟葉蜂 主要表現:幼蟲可食用香樟葉片,繁殖速度快。主要危害:整株葉片被食光,香樟禿干。
樟脊網蝽 主要表現:被害葉片輕微受害時,正面呈淺黃白色斑點,葉背出現褐色黏液污斑;嚴重時斑點擴大連成片,全株葉片蒼白焦枯。主要危害:可造成樹勢衰弱,提早落葉。
2 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農藝防治措施
通過溫度、濕度、施肥等管理措施增強香樟幼苗的抗病蟲害能力。例如,在冬季深翻土地,使病蟲害低溫致死;
剪除病蟲枝,并進行集中處理;將樹干適當刷白,增強抗蟲害效果
2.2 化學防治措施
例如,為預防黃化病,可施加亞硫酸鐵、尿素等有機復合肥,提供充足的氮、磷、鐵等元素,發病后可噴灑硫黃粉,提高葉片對鐵元素的吸收能力;對于樟巢螟、樟葉蜂和樟脊網蝽等蟲害,可分別噴灑25%滅幼脲III號1000倍液、2.5%阿維·氟鈴1000倍液、40%毒死蜱1000倍液等進行防治。化學試劑使用過程中應注意輪換用藥,否則易導致病蟲害產生抗藥性,進而影響化學防治效果。
2.3 生物防治措施
針對香樟育苗過程中出現的蟲害,可借助食物鏈法則引入樟巢螟、樟葉蜂和樟脊網蝽等害蟲的天敵,如瓢蟲、草蛉、食蚜蠅、捕食性蝽象、螞蟻等,使其捕食香樟害蟲,從而達到蟲害防治效果。引入害蟲的天敵之前,應先對粵北地區的生態穩定性進行分析,在滿足生態平衡和生態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合理引入。
(嘯醒摘自《鄉村科技》)
莧菜大青葉蟬正確防治方法
大青葉蟬的成蟲和若蟲為害葉片,刺吸汁液,造成褪色、畸形、卷縮,甚至全葉枯死。此外,還可傳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
(思曉摘自《世紀農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