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亞熱作信息由福建省南亞熱帶作物開發利用管理辦公室與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合辦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2016年第2期(總第161期)2016年4月18日
福建芽胞桿菌農用研究獲新突破居國際領先水平
4月9日,記者從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院長劉波主持的“芽胞桿菌新資源挖掘與生防菌劑創制應用”研究,通過院士專家組的成果評審。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該成果創新型強、應用價值高,為我國固體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業提供了技術支撐,該研究成果在同類研究匯總居國際領先水平。
在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高新大樓內,記者看到項目組采集保存的17個國家、中國31個省份芽胞桿菌土壤樣品1.58萬份,分離菌株3.48萬株,成為全國最大的芽胞桿菌專業資源庫。
在評審現場,記者看到芽胞桿開發的植物蛋白酸奶、生物農藥、分解豬糞開發的生物基質、分解植物纖維開發的生物肥料,等具有不同功能的芽胞桿菌農業、食品、環保等菌劑產品。
項目組對芽胞桿菌分類學基礎研究,居國際領先,通過基因測序,發現7個新種、140個潛在新種,首次對60種芽胞桿菌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約占全球16%,提出芽胞桿菌分類標準,發表種屬名錄,翻譯核定752個種的芽胞桿菌中文學名,使得芽胞桿菌全部具有中文學名。
項目組開展了芽胞桿菌的功能研究,首次發現6個具有免疫抑菌特性的芽胞桿菌,篩選到一批高產木聚糖酶、蛋白酶、果膠酶、淀粉酶、纖維酶等菌株,獲得8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生防菌株,闡明了抑菌生物學機理。同時,項目研究獲得國家專利19項,軟件著作權1項,微生物菌登記證15個,企業標準4個,累計示范推廣973萬畝、增收節支21億元。
項目組還與企業合作,研發出芽胞桿菌微生物菌劑產品15個、微生物人工腐殖質4個和系列生物基質產品17個,建立微生物菌劑質量標準、生產規程與應用操作方法。
據悉,芽胞桿菌是桿菌科的一種細菌,存在于土壤、水、空氣、動物腸道等處,它繁殖快、生命力強,對高溫、紫外線、干燥、電離輻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學物質都有很強的抗性,具有抑菌滅害、分解有機質、保濕性強、除臭效率高、合成代謝物容易被人類利用,在農業、醫學、工業、食品、環保等領域顯示良好的應用前景。而芽孢桿菌的農業應用,主要涉及作物病蟲害防治、果品保鮮、飼料添加劑、畜牧業污染治理等。 (思曉摘自《東南網》)
專家稱:治理面源污染微生物肥料可做大貢獻
日前,在武漢召開的“微生物產品與農業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院士專家們認為,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微生物農藥肥料可以做出巨大貢獻。
農業部微生物肥料質檢中心研究員李俊介紹,我國糧食“十二連增”,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不斷提升,牲畜糞尿、秸稈等廢棄物也大量增加,已造成了農村和農田的廣泛面源污染和土壤肥力下降等嚴重問題,農業可持續發展遭遇瓶頸。他說:“現在,我國農田最缺的是功能微生物,功能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板結問題,提高地力,促進作物吸收養分,提高產量,提高作物的抗性。”論壇上,全國農技推廣中心土肥處處長辛景樹告訴記者,近年來,以秸稈腐熟劑、生物有機肥為代表的微生物產品在農業上廣泛運用,為土壤生態修復立下汗馬功勞。目前,全國微生物肥料年產突破1000萬噸,應用土地面積超億畝。
國務院津貼獲得者、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沈其榮介紹,很多農作物連續種植三年,土傳病害會導致減產70%,甚至絕收。若用配方殺滅先對土壤消毒,然后施用微生物肥料,一般1—2年就能治好土傳病害,恢復地力,達到豐收和增產。他說:“用微生物肥料替代30%~40%的化肥,是可能的。” (思曉摘自《中國科技網》)
▉園林植物▉
111、洋金鳳
金鳳花、蛺蝶花、黃蝴蝶、黃金鳳、蝶蟬
Caesalpinia pulcherrima (L.) Sw.
[科屬]蘇木科蘇木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分布]原產熱帶地區,我國南方各地庭園常栽培。
[習性]喜溫暖、濕潤環境。耐熱,不耐寒。好陽光充足,耐微陰。宜種于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土壤中。
[繁殖]用播種或扦插繁殖。扦插,在春暖后進行,用當年生成熟新枝或去年老枝均可,直接插于盛有培養土的容器或插床中。生根后移植2~3次,促使植株強健。播種,在春、秋季均可進行,以春播者發芽率較高。所用種子愈新鮮愈好。播前需用60℃熱水浸種。播種后覆土約2cm厚,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發芽后可3-4天澆水1次,并移植1次。視生長情況施薄肥2~3次。
[栽培]栽植時,植穴中應施以腐熟的有機肥,與土壤拌勻。將植株去頂。種后澆足水。成活后勤施薄肥,促進側枝生長。在溫暖地區生長迅速。要使樹姿優美,應進行適當修剪,但不可修剪過度或重剪,以免影響正常生長。花期中應隨時摘除凋謝的花序,促使萌發新枝,產生新花序,使長期開花。在寒冷地區,冬季可盆栽,置溫室中保溫過冬。
[應用]洋金鳳樹姿輕盈婀娜,長期滿布紅色花簇,為園林花境優美樹種。適于花架、籬垣攀援綠化。 (陳金河摘)
112、一品紅
象牙紅、圣誕花、猩猩木、老來嬌
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
[科屬]大戟科大戟屬常綠灌木。
[分布]原產墨西哥及熱帶非洲,各地均有引種栽培。
[習性]為短日照植物,性喜陽光、溫暖,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松肥沃砂質壤土為佳。怕旱忌澇。生育適溫為18~29℃,13℃以下或32℃以上生長不良或落葉。土壤pH值6左右生長良好。
[繁殖]多用扦插繁殖,在春、秋兩季進行。方法如下:于3-4月,剪取1年生枝條的中下段作插穗,長度10-15cm(一般含3~4個芽眼),去掉下部葉片,保留上部1~2個葉片,切口宜平整。先用0.01%高錳酸鉀液洗除切口白色乳汁,再以草木灰分別涂抹上下切口以止乳汁,并放置1-2天,待剪口干燥后插入洗凈消毒的河沙中,深4~5cm,然后放置蔭處,定期噴水保濕。在20℃左右條件下,約20天左右即可生根,成活率較高。除此外,可用嫩枝扦插,也可采用水插繁殖。
[栽培]一品紅根系較發達,應每年于春季換盆1次。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排水應良好。盆土過干,葉緣易焦枯;水分過多,則葉片發軟下垂,因而夏天雨季時節應及時將盆中積水倒出。生長季節以施有機液肥為主,肥料不足則枝條細弱,葉片泛黃。一品紅屬短日照植物,若使其國慶節開花,則應于8月中旬采取遮光處理,每天日照8-10h,約40天即可開花。萌芽力極強,故修剪時以重剪為主,盡量使株形低矮,以利室內擺放,增強觀賞效果。萌芽初期,應選留生長健壯、高度較一致的枝條(一般保留3~5個),其余抹掉。立秋前后進行最后1次修剪,以控制高度。若開花之時,枝條仍較長,則可采取整形作彎處理,方法如下:先將植株控水,使枝條變軟,以免彎時折斷。作彎的枝條可用棕絲盤扎于植株基部或用細鐵絲鉤住插入土中,10 天左右,向上彎起,拉平齊即可。一品紅不耐寒,霜降前后移入溫室,室溫宜控制在15~25℃。溫度過低,會使葉片全部卷曲、脫落。光照應充足,通風要良好。主要病蟲害有灰霉病、莖腐病及介殼蟲等,注意及時防治。
[應用]一品紅其頂端紅苞片觀賞期可由 11 月至翌年3月,紅綠相映,特別悅目, 適于廳堂內擺放,也可布置會場,同時可用來插花。在南方可栽植于花壇綠地中,亦可植于庭前窗下。 (陳金河摘)
▉植保之窗▉
合歡樹病、蟲害的防治
合歡樹相對于其他樹種來說,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病蟲害的危害,使這一優良的城市綠化樹種在一些城市中面臨十分危難的前景。
一、蟲害
1、蚜蟲、紅蜘蛛、葉蟬、飛虱 從5月開始至9月,蟲害發生較重,我們一般使用化學藥劑防治,蚜蟲、葉蟬、飛虱發生較重時 葉片表面發粘,煤污,發黃脫落,影響樹木正常生長,使用啶蟲脒、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紅蜘蛛一般不很嚴重,使用阿維菌素防治。我觀察發現,蟲害發生具有這樣的特點,尤其是蚜蟲,是地形開闊的地方發生較輕,比較封閉的地形,發生較重。防治時需區別對待。發生較重的時間段和地段,約一周防治一次。
2、合歡吉丁蟲 合歡吉丁蟲是合歡樹的主要蛀干害蟲之一,其幼蟲蛀食樹皮和木質部邊材部分,被害處流出黑褐色膠液,樹木逐漸枯死。
于5月成蟲羽化前及時清除枯枝、死樹或被害枝條,進行樹干涂白,防止產卵;人工捕殺成蟲及幼蟲;于成蟲羽化期噴施氯氰菊酯等殺成蟲;4月份幼蟲初發期,將被害處流膠刮除,涂煤油、氯氰菊酯混合液(1:1混合),殺死樹皮內的害蟲。
二、病害
1、合歡枯萎病 合歡枯萎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合歡幼苗、幼樹、大樹均受此病危害。幼苗期發病,植株生長衰弱,葉片變黃,葉片逐漸枯萎,后遍及全株,根及莖基部軟腐,植株枯死。大樹得病后,葉變黃枯萎、脫落,枝條枯死,有時半邊樹冠枝條枯死,嚴重時全株枯死。如果病害較輕或樹木本身較強壯,并及時防治處理,從帶病枝條基部可發出不定芽形成新枝。
此病的病原菌藏于土壤中,從根部侵入。病原菌可潛伏在樹體內相當長的時間,當外界環境不利樹木生長時,很快表現出發病癥狀。病害在整個生長季節都可發生。6~8月為發病盛期,山地、高坡等比較干旱的地方發病率明顯高。
2、合歡潰瘍病 合歡潰瘍病主要危害新移植樹的枝干,一些生長勢較衰弱的大樹枝干也可受侵染。癥狀可分兩種類型。
(1)干腐型。初期在主干或枝梢部出現不明顯的淡褐色小斑,后病斑迅速包圍主干或枝梢,此時主干或枝梢即枯死。
(2)潰瘍型。一般從剪口或傷口侵入,發病初期出現黃褐色不規則形病斑。隨后病斑很快擴展為棱形大斑。開裂后流膠。整株樹木慢慢死亡。
三、病害防治措施
1、制造疏松、肥沃的土壤環境。定期給合歡樹松土,增加土壤通氣性,并抓住春秋生長旺盛期施肥,增強抗病能力。
2、化學防治病害的關鍵在于早治。4月下旬病害未出現癥狀前就使用多菌靈、絡氨銅、甲基托布津等灌根防治,連續3~5次,防治效果好。另外出現枯梢或病斑時除去病組織,涂以石硫合劑或絡氨銅治療。 (嘯醒摘自中國花木網)
高效防治蚜蟲的新方法
隨著氣溫的逐漸回升,園林綠化植物進入旺盛生長季節,蚜蟲開始大量活動,嚴重影響綠化植物的生長。
蚜蟲俗稱芽蟲、蜜蟲、蚰蟲等,喜歡集中于花蕾、嫩梢、葉片上危害花木嫩梢和幼葉。發生時密度較大,除用刺吸口針刺吸植物體內部汁液而引起營養虧損外,還可引起葉片卷曲,并分泌蜜露,造成煤污病發生,同時還傳播病毒病。
蚜蟲因其種類不同,在大小及體色上有所差異,但差異不大。同一種蚜蟲,還往往分為無翅蚜和有翅蚜兩個類型。常見的種類有棉蚜、桃蚜、月季長管蚜、柏大蚜、梨二叉蚜等。
月季長管蚜:不同地區發生代數有異。在氣溫20℃左右,加之干旱少少雨時,有利于其發生與繁殖。3月開始危害,4月中旬蟲口密度劇增,5-6月,9-10月發生嚴重。盛夏陰雨連天不利于蚜蟲發生與為害。
桃蚜:翌春條件適宜時,越冬卵開始孵化為干母,群集芽上為害,展葉后遷移到葉背和嫩梢上為害、繁殖。5月上旬繁殖最快,為害最盛,桃蚜對黃色有強烈的趨性,而對銀灰色有負趨性。
棉蚜:以卵在花椒、木槿、石榴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春季越冬寄主發芽后,越冬卵孵化為干母,孤雌生殖2~3代后,產生有翅胎生雌蚜,4-5月遷入棉田,為害剛出土的棉苗,隨之在棉田繁殖,5-6月進入為害高峰期,6月下旬后蚜量減少,但干旱年份為害期多延長。10月中下旬產生有翅的性母,遷回越冬寄主,多雨的年份或多雨季節不利其發生。
柳黑毛蚜:全年在柳樹上生活,以卵在柳枝上越冬。每年3-4月間,越冬卵孵化,開始危害,5-6月間大發生,危害嚴重,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產生有翅孤雌胎生雌蚜擴散危害,10月下旬產生性蚜后交尾產卵越冬。
欒多態毛蚜:以卵在幼樹芽苞附近、樹皮傷疤、裂縫處越冬。早春芽苞開裂時干母雌蟲為害幼樹枝條及葉背面,造成卷葉,是全年的主要為害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有翅蚜大量發生,5月中旬大量發生滯育型若蚜,分散在葉背的葉緣為害。9-10月滯育型若蚜開始發育,10月雌雄交尾后交卵。
杭州新胸蚜:此蟲刺吸危害新葉,被害后在蟲體四周隆起,逐漸將蟲體包埋形成蟲癭,蟲癭繼續生長,可至黃豆大小,最大的接近蠶豆大小,5-6月,蟲癭變紅,破裂,有翅遷飛蚜遷往第二寄主危害。
竹莖扁蚜:主要要為害慈孝竹、鳳尾竹等,大量的蟲體布滿在枝干上,由于它刺吸后會分泌出含糖的排泄物,因此在為害處會發生煤污病,并散發出一股強烈的臭味,嚴重時竹子也會枯死,同時影響了它的觀賞效果。該蟲一年發生多代,翌年2-4月間竹筍萌發時開始活動,遷移至竹梢嫩芽上,5月中旬達到高峰。當到7月新筍出來時,又再遷移至新筍上為害,9月間又達到1個為害高峰期。
柏大蚜:翌年3月底至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繁殖。是公園、綠地、苗圃和庭院柏樹上的重要害蟲。該蟲以成蚜、若蚜聚集幼莖表面吸食,被害枝條顏色變淡,生長不良,嚴重時枝梢枯萎。可分泌大量蜜露布滿柏樹鱗葉和嫩枝且順勢下滴,誘發柏樹煤污病。
梨二叉蚜:以卵在芽附近和果臺、枝杈的縫隙內越冬,于梨芽萌動時開始孵化。若蚜群集于露綠的芽上為害,待梨芽開綻時鉆入芽內,展葉期又集中到嫩梢葉面為害,致使葉片向上縱卷成筒狀。落花后大量出現卷葉,半月左右開始出現有翅蚜,5-6月份大量遷飛到越夏寄主狗尾草和茅草上。6月中下旬梨樹上基本絕跡。秋季9-10月間,在越夏寄主上產生大量有翅蚜遷回梨樹上繁殖為害并產卵越冬。
綜合防治:1、在發生數量不太大時,摘除被害葉、集中處理,消滅蚜蟲。
2、保護利用天敵。蚜蟲天敵種類很多,如:七星瓢蟲、食蚜蠅等。
3、利用黃色板或黑光燈誘殺蚜蟲。
4、化學藥劑防治可及時噴灑50%蚜松乳油1000~1500 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 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 倍液、“淇林樹蟲一次凈”800-1000倍液、“淇林罷蚜”500~800倍液、“淇林捕殺凈”600~800倍液。注意桃樹等薔薇科植物在花期慎用有機磷殺蟲劑,防止產生藥害。 (嘯醒摘自中國園林網)
▉藥用植物▉
151、矮地茶
為紫金牛科常綠小灌木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
(Hornsted)Blume的全株。主產于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全年可采。曬干,切段。生用。
性味歸經:苦、辛,平。歸肺、肝經。
功效:止咳平喘,清利濕熱,活血化瘀。
應用:1、用于咳喘。本品有顯著的止咳祛痰作用,少兼平喘之功。對咳喘有痰而屬熱者尤宜。治肺熱咳喘痰多,可單用,亦可配枇杷葉、銀花、豬膽汁等以加強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若屬寒痰咳喘,則配麻黃、細辛、干姜等溫肺化痰止咳平喘藥同用。近年以本品與十大功勞、百部、天冬等配伍,用于防治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均有較好療效。
2、用于濕熱黃疸,水腫等。本品有清利濕熱退黃,利水滲濕消腫之功。近代臨床治急、慢性肝炎,常配茵陳、虎杖等同用;治腎炎水腫,配澤瀉、茯苓等;治尿路感染,配車前草、萹蓄等,均有一定療效。
此外,本品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作用,還可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王小北)
152、洋金花
為茄科草本植物白曼陀羅Datura metel L.的花。主產于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4~11月花初開時采收,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肺、肝經。
功效:平喘止咳,鎮痛止痙。
應用:1、用于哮喘咳嗽。本品為麻醉鎮咳平喘藥,對咳喘無痰,他藥乏效者用之。可散劑單服,或配煙葉制成卷煙燃吸入;亦可配入復方中用之。
2、用于心腹疼痛及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本品有良好的麻醉止痛作用。單用即有效,也可配川草烏,姜黃等同用。
3、用于癲癇及小兒慢驚風等。本品有止痙之功,可配全蝎、天麻、天南星等息風止痙藥同用以增強藥效。
4、用于麻醉。本品古時就以用作麻醉藥劑,常與草烏、川烏、姜黃等同用,如《醫宗金鑒》整骨麻藥方。近代以本品為主,或單以本品提取物東莨菪堿制成中藥麻醉藥,廣泛用于各種外科手術麻醉,效果滿意。術后一般恢復良好。又有用治運動興奮型精神病及銀屑病者,治前者以東莨菪堿肌注;治后者以洋金花總堿靜注。均有較好療效。
用法用量:內服:多作散劑吞服0.3~0.6g;如作卷煙吸,每日不超過1.5g。麻醉用:煎服20g,現多以靜滴其總堿0.08~0.1mg/kg,或東莨菪堿0.06~0.1mg/kg,配合氯丙嗪、杜冷丁以及肌松劑等用之。治銀屑病,以總堿0.2~0.5mg/kg與乙酰丙嗪20mg,加入生理鹽水40ml,靜脈緩推。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外敷。
使用注意:表證未解,痰多粘稠者忌用;青光眼患者忌用,高血壓,心臟病以及孕婦,體弱者,均應慎用。 (王小北)
馬蹄蓮花葉病
分布:上海地區很普遍,北京、廈門等地均有發生。除為害馬蹄蓮外,還為害萬年青、芋等天南星科的植物。
癥狀:典型花葉癥狀,高溫季節隱癥;全株感染,病株葉片縮小,葉上沿葉脈產生黃綠色濃淡不均的花葉斑紋,或產生黃色條斑。葉片畸形,花冠小,甚至不能正常展開。有色品種花上有時產生斑紋。
病原:引起馬蹄蓮花葉病的病原為芋花葉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DMV);致死溫度60~65℃。病毒粒體為絲狀,長度為700~730納米。黃瓜花葉病毒CMV。
傳染途徑:帶毒根莖為傳染源,一般作物及雜草等帶毒植物,也可通過蚜蟲傳染病毒。剪切花莖及根莖的刃物也可傳毒。從輕微傷口侵入寄主。由馬蹄蓮為分根繁殖,故病株根莖是最重要的初浸染來源。
發病規律:馬蹄蓮花葉病汁液可傳毒,桃蚜作非持久性傳毒。
防治方法:1、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對一些輕癥病株不能留作繁殖母本。有條件地方,通過熱處理和莖尖脫毒等生產脫毒苗。
2、切花工具要經常用酒精等消毒,以免汁液傳毒。
3、注意防治蚜蟲等傳毒昆蟲,在發委為害期,可用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4000~10000倍液進行噴灑防治。 (思曉摘自《花卉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