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亚洲综合,性欧美videos高清hd4k,国产理论在线,国产不卡一二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南亞信息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2015年第3期

來源:熱作所    發布時間: 2015-06-23 15:28:59   閱讀:1281 次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由福建省南亞熱帶作物開發利用管理辦公室與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合辦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2015年第3期(總第156期)2015年6月18日

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籌備工作會議在福州順利召開

  2015年5月29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籌備工作會議在福州市召開。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副司長王小兵、全國農業展覽館館長隋斌,省農業廳廳長張立先、副廳長王智楨,福州市政府副市長嚴可仕等領導出席會議。各省展團和專業展團籌辦工作的負責同志和組委會辦公室各工作組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全國農業展覽館副館長鄧志喜主持。
  張立先廳長和嚴可仕副市長在會上致辭。張立先廳長在致辭中指出,農業部決定在福建舉辦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是對福建“三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也是對福建工作的一次全面檢閱、鞭策和推動,是我省農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張立先廳長表示,下階段,省農業廳將認真按照這次籌備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切實履行好承辦者和東道主的責任和義務,以最大熱情、負責任的態度承辦好農交會,不辜負農業部的重托和兄弟省(市、區)的期望,力爭把本屆農交會辦成一場水平更高、效果更好的農業交易盛會。一是全力做好農交會各項籌備工作。進一步動員部署,及時召開全省籌備工作動員大會,下發總體工作方案,組織全省農業系統認真做好籌備參展工作。二是全景展示福建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新亮點和新成果。以“清新福建、特色農業”為本屆農交會福建展區的辦展主題,力求全景展示福建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新亮點和新成果,切實做到四個“突出”,即突出“海峽、海絲、海外”,突出“綠色、生態、安全”,突出“專、精、特、優”,突出“科技創新、文化創意、標準創設、品牌創建”。三是全面擴大福建農產品影響力和營銷貿易。做好招展招商工作,動員組織200家左右的國家級和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參展,支持龍頭企業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推介活動,推動福建農產品“走出去”。
  隋斌館長通報了第十三屆農交會籌備工作進展情況,對下一步籌辦工作進行了系統部署安排,特別強調安保責任制的分工落實,要求大家全力以赴做好組展招展、宣傳推介、布展設計、獎項評選、安保消防等工作,順利推進第十三屆農交會的各項籌辦工作。
  王小兵副司長充分肯定了農交會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強調要進一步貫徹落實好中央“八項規定”和厲行勤儉節約精神,按照韓部長提出的“節儉務實辦會”要求,堅持節儉辦展,提倡儉樸和簡約裝修,重內容輕形式,有力推進農交會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國際化、信息化建設。籌辦過程中,組委會、執委會和各展團要發揚團結協作的優良傳統,振奮精神辦好展會。
鄧志喜副館長主持了省級展團展位分配工作。與會代表還考察了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的場館和相關設施。                  (思曉摘自《福建農業信息網》)

▉園林植物▉

101、辣木
鼓槌樹、嚤啰豆
Moringa pterygosperma C. F. Gaertn. (M. oleifera Lam.)

[科屬]辣木科辣木屬落葉小喬木。
[分布]原產印度、馬來西亞。我國南方有栽培。
[習性]性強健,生長快速。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為23~32℃。耐旱。
[繁殖]可用播種及扦插繁殖。種子可直接播種,播種適期為雨季剛開始時。
[栽培]辣木定植成活后,每年春至夏季施肥2~3次,促其生長。幼樹以淺施、輪施為宜;成年樹可適當深施,采取點施、條施和放射溝施肥等方法。成長極迅速。冬季落葉后修剪整枝。辣木對各種病蟲害有極強的抵抗力。主要蟲害有蟻白蝶、刺蛾及紅蜘蛛,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和葉片白粉病,注意及時防治。
[應用]辣木全株香辛味獨特,葉及嫩果可作菜肴,塊根可制調味料,種子可焙烤、榨油,非洲、印度和馬來人常食用或藥用。適作庭院栽植或盆栽。    (陳金河摘)

102、桫欏
樹蕨、刺桫欏
Cyathea spinulosa Wall. ex Hook

[科屬]桫欏科桫欏屬樹形蕨類植物。
[分布]桫欏在我國境內主要分布在福建、臺灣、海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云南等省。此外,在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緬甸、越南、菲律賓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習性]一般生長在海拔250~900m的靜風、高濕、蔭蔽的生境中,最高可達海拔1500~1600m處。適生的土壤為中性或酸性砂質壤土,尤以砂質壤土為宜,土壤pH值為4.5~5.5。砂質土壤有利于桫欏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保持通氣、透水,保證根系的正常發育。雖耐陰,但需要充足的陽光才能在5月長出孢子囊群。
[繁殖]常用孢子繁殖和無性繁殖。孢子群6月開始成熟,孢子成熟時要即時播種。播種后15-20天開始萌發成絲狀體,繼而幼孢子體長出一個叉形葉,以后逐漸長成幼苗。此段時間只能用噴霧器均勻噴灑清水,保持圃地濕潤,且要搭蔭棚遮蔭和清除雜草。也可采取無性繁殖,桫欏的莖砍斷后可長出不定根而繼續生長,因此可利用誘導不定芽生根來進行無性繁殖。組織培養需具備實驗室條件,才能大量快速繁殖。
[栽培]移植幼苗的圃地要精耕細作,土壤進行消毒。移植時將長有5~7片葉子的幼苗淺栽于苗床上,并做好除草、淋水及遮蔭措施。移栽大型植株宜在雨季,栽培環境要保持較大濕度,以利其不定根的生長發育。長江以南各地可露地栽培,但冬天要防寒。北方空氣干燥,宜在濕度較大的溫室中栽培。
[應用]桫欏以其優美的株形具有較高的園林觀賞價值。其高大挺拔的直立莖如棕櫚科喬木莖干,簇生莖端長2~3m的大型樹狀復葉尤如傘蓋遮頂,微風吹拂,形如鳳尾隨風起舞,不論是孤植于湖邊或臨池假山上,或是移栽在庭院蔭棚下,其婷婷玉立的身姿,婀娜多姿的倩影,都能吸引游人注目。也可盆栽供室內陳列觀賞。
同屬常見栽培種還有黑桫欏(C. podophylla),葉柄、葉軸和羽軸均為栗黑色至深紫紅色,稍有光澤。                           (陳金河摘)

▉植保之窗▉

園林植物常見土傳病害的發生與防治(二)

立枯病——以四季海棠立枯病為例
發病癥狀  立枯病又稱“死苗”,主要由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立枯絲核菌侵染引起,寄主范圍廣。四季海棠立枯病是四季海棠常見病害之一,花場及家庭盆栽海棠均有發生。主要為害莖基部及靠近土表的葉片。發病初期,近土面莖基部染病生暗色斑點,擴展后變為棕褐色腐爛狀。葉片染病生暗綠色水漬狀圓形病斑,侵染葉柄時現褐色腐爛。濕度大的早晨可見病斑處長有白色至淺褐色茵絲狀物。發病重的病株倒伏或腐爛死亡。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病殘組織內或在土壤中越冬。海棠分株或扦插繁殖時造成傷口,遇有氣溫20~24℃,濕度較大或在陰雨天氣、澆水過多時,病菌即侵入,引起該病嚴重發生。
土傳性病害的防治
土傳性病害的發生起初較為隱蔽,發生明顯時多已病重,因此該類病害的發生要采取“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法,減少各類病原的侵入和危害。
一、加強植物檢疫。在調運種子、苗木、接穗及包裝材料時,嚴格檢查其中的危險性病蟲,以防止有害病菌或蟲類傳播侵染。
二、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在園林應用上,可選擇一些抗病性強的品種進行種植,或選取抗病砧木進行嫁接換根,可提高苗木的抗病性,能有效預防土傳病害的發生。
三、選擇適宜的栽植地點。對一些植物樹種的栽培,要選擇科學適宜的栽培地點,多要求土壤疏松、排水通風條件好,作行道樹的樹種可栽植在綠化帶內,保持好的通透性。
四、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樹勢衰弱、生長不良的植株更易受到病蟲害的侵染,因此在植物養護上要加強管理,定期進行松土、鋤草,增加土壤通氣性,注意防旱排澇,并抓住生長旺盛期進行施肥。移栽時的傷根容易被病害侵染,因此栽前要對根部進行殺菌消毒,栽后加強管理,促進傷口及時愈合。對修剪截枝的傷口要涂抹保護劑,防止病菌侵入。
五、土壤處理。土壤處理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但是化學方法中,多有對土壤肥力的影響或干擾土壤微生物環境的平衡,因此不再作介紹。
1、可采用加熱、高溫滅菌的方法殺死土壤中的病原物、節肢動物和昆蟲,需要注意的是土壤溫度超過70°C時會傷害土壤中的大多數微生物,導致有益菌死亡,可在高溫季節土壤翻耕后蓋上地膜,再扣上棚膜,能使10~20cm 表層土溫升至50~60℃,30分鐘即可殺死大多病原菌,但含黑色素病菌及原垣孢子仍能存活。2、大水浸泡。利用耕作休閑時期,可放大水浸泡土壤,浸泡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土壤低氧有利于厭氣微生物生長,好氣病原菌生長受抑制,如絲核菌、鐮刀菌、白絹病、枯萎病等;而且濕潤土壤有利于細菌生長并能限制病原真菌的生長。另外,大水浸泡土壤在20d 以上,可防控線蟲病的危害。3、石灰或硫酸亞鐵消毒滅菌。在翻耕前每畝施用石灰50~100kg 或硫酸亞鐵30~60kg,即可殺菌又能調節土壤酸堿度,滿足植物生長對土壤酸堿度的要求。4.深耕可減少根系與病原菌的接觸,利用土埋或是病原菌暴露在陽光下,在溫度、光照、干燥等條件共同作用下,提高病原菌的死亡率。
六、化學藥劑防治。防治真菌性病害可選用30%土菌消500~800倍液、30%瑞苗清1000倍液、50%敵克松600倍液、5%井岡霉素水劑500~800倍液琳施土壤,還可用根腐寧或惡毒靈500~l000倍液淋施土壤或按每畝用藥3~5千克拌適量的細土均勻撒施。防治細菌性病害可選用72%農用鏈霉素3000~5000倍液或絡氨銅適量淋施土壤。采用藥劑進行土壤消毒應在播種前進行。
七、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來改善土壤中的生物群落,消除或抑制不良微生物群落,修復土壤生態系統,從耐保持土壤的正常生態功能。目前各種生物肥料如雨后春筍般面世,方興未艾。據報道,木霉菌、K84等在根病生物防治上已經得到廣泛應用,5406、增產菌、EM微生物制劑以及生物肥(維他那、NEB等)在植物營養和抗病性上起到良好作用。
八、減少侵染來源。及時清除病枝、病株,集中銷毀。死樹和瀕死的樹應砍去并銷毀,以阻止病原菌擴散。
相關鏈接: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生物炭對植物土傳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
生物炭是由生物殘體、有機廢棄物等生物質在無氧或缺氧條件下高溫裂解產生的固體產物。生物炭主要通過六方面來影響土壤和植物根部環境進而抑制植物病害發生:1、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利于植物生長而不利于病原菌生長。2、提高土壤中可利用養分含量,促進植物生長并提高抗病性。3、促進通過競爭、重寄生、分泌抗生素等途徑抑制病原菌的微生物生長。4.對病原菌的直接抑制作用。5.誘導植物抗病性。6.生物炭對有機物的強吸附性影響植物根系分泌對病原菌有引誘作用的信號物質及病原菌分泌的侵染性物質。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炭雖然能防控土傳病害,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著病原菌的生長,因此再土傳病害防控上存在病原菌數量增加和抑制病害之間的平衡問題,也亟待開展增強生物炭病害防控效果的園林配套管理措施方面的研究。                (嘯醒摘自中國植保網)

夏季花卉病害防治

  6月份是花卉生長最好季節,但是由于氣溫暖和,空氣濕度大也是花卉病蟲害多發季節。隨著氣溫升高,葉片的蒸騰作用大,植株將大量失水,如果栽培管理措施不當,花卉容易爆發病害。
  近期花卉最容易發生的病害有猝倒病、白粉病、葉斑病、銹病、疫病、炭疽病等病害。針對以上病害,區農技辦制定了相應的防治方法。下面主要介紹猝倒病、白粉病、銹病三種病害的防治方法。
  濕重苗密易致猝倒病
  猝倒病俗稱“倒苗病”、“霉根”、“小腳瘟”,主要由腐霉屬鞭毛菌亞門真菌侵染所致。猝倒病的病原菌寄主范圍很廣,嚴重時可引起成片死苗。綠霸皇、瑪麗安、白雪公主等天南星科花卉最容易感染該病,尤其是幼苗的感染率極高。濕度大時,植株的病殘體及周圍基質上可產生一層絮狀白霉,迅速向四周擴展蔓延,形成一塊一塊的病區。
  猝倒病的發病條件與規律。病原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可營腐生生活。條件適宜時卵孢子萌發,產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頂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動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到幼苗上,從莖基部侵入。濕度大時,感病部位上產生的孢子囊和游動孢子進行再侵染。病原菌生長的最適溫度為30~36℃,但土溫15~20℃時繁殖速度也非常快,在8~9℃低溫條件下也可生長。濕度大、光照不足、栽培過密,植株徒長(尤其幼苗)往往發病較重。澆水后積水處或薄膜滴水處,最易引發該病的發生。
     猝倒病在防治中,需加強苗床管理。保持栽培棚內通風透氣,降低濕度,幼苗和植株噴施500~1000倍磷酸二氫鉀,提高抗病能力。及時清除病株并將病株及周圍的土壤鏟除,再噴撒58%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撒放生石灰進行消毒處理。
進入白粉病發病盛期
  花卉白粉病是花卉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種類繁多,常見的危害花卉的病原菌有二孢白粉菌、單囊白粉菌等7種。白粉病對花卉的栽培危害很大,如不及時防治,將會給花卉生產帶來很大的損失。該病主要發生在葉片,嚴重時可侵染葉柄、嫩梢、花梢、花芽、花梗、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病部表現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白色粉斑,染病部位略顯褪綠或呈畸形。條件適宜時,粉斑迅速擴大,連接成片,其上布滿白色粉狀霉。發病嚴重時,病葉皺縮不平,葉片向背卷曲,嫩梢向下彎曲,花期明顯縮短或花蕾不能正常展開。
  白粉病的發病條件與規律。白粉病的病原菌在越冬期間,其菌絲和分生孢子寄生在花卉的病芽、病枝、病葉或落葉上。溫度20℃以上時,病原菌開始生長發育,并產生分生孢子對植株進行傳播和侵染。夏季高溫高濕時會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擴大再侵染,通常6月~10月發病較重。在光照不足,風不良,空氣濕度大的環境下白粉病發生嚴重。氮肥施用過多,土壤(基質)中缺鈣等因子有利于白粉病的發生。
白粉病在防治中,需加強栽培管理,注意棚內的通風透光,適當降低空氣濕度,此外要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要氮、磷、鉀配合使用,尤其要增加磷、鉀肥和鈣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銹病嚴重會致落葉
  銹病是早春花卉常發病害,其病原菌是擔子菌亞門冬孢子菌綱銹菌目的真菌,由于在病部產生大量銹狀物而得名。銹病主要危害花卉的葉片,引起葉枯及葉片早落,發病初期在嫩葉上呈斑點狀失綠,后期在斑點上密生小黑點,在病斑的背面長出灰白色羊毛狀物。銹病發病嚴重時會引起落葉,較輕時則造成病斑,影響外觀及光合作用。
銹病的發病條件與規律。銹病病菌以冬孢子堆和菌絲在病株上越冬,在16~27℃下生長迅速,在南方銹病3月至10月均可發生,一般在5月和8月為發病盛期。銹病的病斑部位產生的黃褐色粉末狀物能隨風傳播擴散,溫暖多雨有利于發病。銹病在防治中,發現病芽及時摘除并銷毀,減少浸染源。加強管理,降低濕度,注意通風透光、增施鉀肥和鎂肥,提高植株的抗病                      (嘯醒摘自中國園林網)

▉藥用植物▉

141、前胡

  前胡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或紫花前胡P.decursivum Maxim.的根。前者主產于浙江、河南、湖南、四川等地;后者主產于江西、安徽、湖南、浙江等地。秋冬季或早春莖葉枯萎或未抽花莖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土,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肺經。
功效:降氣化痰,疏散風熱。
應用:1、用于咳喘痰多色黃者。本品苦能泄降,寒能清熱,宜于痰熱壅肺,肺氣失降者,常配杏仁、桑白皮、貝母等藥,如《證治準繩》前胡散;因本品寒性不著,亦可用于寒痰濕痰證,常與白前相須為用。
2、用于外感風熱咳嗽有痰者。本品味辛性微寒,能疏散風熱,宣發肺氣,化痰止嗽,常配桑葉、牛蒡、桔梗等同用;若屬風寒咳嗽,則配荊芥、紫蘇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              (王小北)

142、瓜蔞

  中藥瓜蔞為葫蘆科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栝樓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雙邊栝樓 T. rosthornii Harms 的成熟果實。主產于河北、河南、安徽等地。秋季采收。干燥;或將殼與種子分別干燥生用。整個的叫全瓜蔞,果殼叫瓜蔞殼、瓜蔞皮,果仁叫瓜蔞子、瓜蔞仁。或以仁制霜用。
性味歸經:甘、微苦,寒。歸肺、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化痰,寬胸散結,潤腸通便。
應用:1、用于痰熱咳喘。本品有清肺化痰之功。單以本品治小兒隔熱,咳嗽痰喘,久延不愈者,如《宣明論》潤肺散;臨床常配知母、浙貝母等同用。若痰熱內結,咳痰黃稠,胸悶而大便不暢者,又可配以黃芩、膽南星、枳實等,如清氣化痰丸。近代有以瓜蔞注射液治療喘息型氣管炎及肺心病哮喘等有效。
2、用于胸痹、結胸等。本品既能清化痰熱,又能寬胸散結。治痰濁痹阻,胸陽不通之胸痹,可配薤白、半夏同用,如栝樓薤白白酒湯,栝樓薤白半夏湯。治痰熱結胸,胸膈痞滿,按之則痛者,則配黃連、半夏,如小陷胸湯。近代用治冠心病,有單用者,有復方者,均有效。如氣郁為主者,配沉香、郁金、香附等;如血瘀為主者,配丹參、桃仁、紅花等。
3、用于肺癰,腸癰,乳癰等。本品能消腫散結。治肺癰咳吐膿血,配魚腥草、蘆根等同用。治腸癰,則配敗醬草,紅藤等同用;治乳癰初起,紅腫熱痛,配當歸、乳香、沒藥,如《婦人良方》神效瓜蔞散;亦可配蒲公英、銀花、牛蒡子等同用。
4、用于腸燥便秘。瓜蔞仁有潤腸通便之功,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有消癰散結之效,常配伍清熱解毒,消散癰腫的藥物,用以治療肺癰,腸癰,乳癰等。
用法用量:煎服,全瓜蔞10~20g,瓜蔞皮6~12g,瓜蔞仁10~15g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潤而滑,脾虛便溏及濕痰,寒痰者忌用。反烏頭。                         (王小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罗城| 新野县| 宁夏| 耒阳市| 长岭县| 崇义县| 咸丰县| 增城市| 邹平县| 杂多县| 南靖县| 河曲县| 宁阳县| 大关县| 黔西| 类乌齐县| 甘谷县| 阿克| 萨嘎县| 云浮市| 和龙市| 乌兰察布市| 南投市| 晴隆县| 郓城县| 伊金霍洛旗| 哈尔滨市| 平谷区| 江永县| 刚察县| 天气| 革吉县| 灵宝市| 镇安县| 兴义市| 金乡县| 阳新县| 哈尔滨市| 沅陵县| 集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