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亚洲综合,性欧美videos高清hd4k,国产理论在线,国产不卡一二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南亞信息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2015年第2期

來源:熱作所    發布時間: 2015-06-23 15:17:22   閱讀:1033 次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由福建省南亞熱帶作物開發利用管理辦公室與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合辦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2015年第2期(總第155期)2015年4月18日

2015年全省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

  2015年3月13日,全省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會議傳達了全國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去年全省工作亮點、交流經驗,研究部署當前和下一階段重點工作。省農業廳副廳長(省農辦副主任)陳永共出席會議并作講話。
  陳永共指出,在過去的一年里,經管系統同志們在人少事多的情況下,克服困難,積極作為,緊緊圍繞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目標任務,以創新農村經營體制機制為主線,以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為根本,各項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較好地完成全年工作任務。
  陳永共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村經營管理工作要堅持以深化農村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等重點任務,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為加快我省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陳永共指出,今年要重點抓好六項工作。一是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完成試點工作的同事,落實專項補助經費,抓緊組織開展航攝和全面啟動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完成二輪承包資料整理、提交航攝底圖,有三分之一的縣(市、區)、鄉鎮、村開展權屬調查,部分鄉、村完成確權登記頒證任務。啟動全省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平臺建設。二是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準確把握政策的精神實質,抓好貫徹落實,加快建設縣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健全縣鄉村三級服務和管理網絡。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創新土地流轉,繼續支持發展土地股份、土地托管和土地信托等規模經營方式。三是規范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水平。積極培育規模適度的農戶家庭農場,制定出臺扶持農戶家庭農場發展的意見,抓好農戶家庭農場示范場培育工作。促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推進示范社創建活動,開展“千人帶千社”活動,選擇一批農民合作社開展內部信用合作試點,鼓勵和引導合作社發展聯合社。四是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好閩侯縣作為全國改革試點工作,在各設區市選定2個村開展試點工作,引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規范發展。五是切實做好減輕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民負擔工作。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切實減輕基層組織和農民負擔,完善籌資籌勞實施辦法。扎實開展村級換屆審計工作。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六是加強農村經管隊伍建設。在新一輪的機構改革中,要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根據新時期農村經管工作的需要,加強農村經營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加強能力建設,改進工作方法。
各設區市農業局分管經管領導和經管站、減負辦負責人及經管處同志參加了會議。(思曉摘自《福建農業信息網》)

▉園林植物▉

99、八寶樹
Duabanga grandiflora (Roxb. ex DC.) Walp.

[科屬]海桑科八寶樹屬常綠喬木。
[分布]分布于印度、馬來西亞至我國西南部的云南、廣西。
[習性]為熱帶樹種,喜溫暖半濕潤的靜風環境。喜光,忌蔭蔽。耐高溫暑熱,不耐寒冷,大樹可耐輕霜及短期0℃左右低溫,幼苗忌霜凍。對土壤要求高,喜濕潤地,較耐水濕,但抗旱力差。不抗風,沿海風害嚴重處,不宜種植。
[繁殖]常用播種繁殖。果實6月成熟,采下陰干后敲打,種子即脫出。種子可隨采隨播,也可用瓶罐密封裝置或用塑料袋裝置于4℃左右的冰箱內貯藏至翌年再播。在3月中下旬,氣溫20℃以上時播種,按小粒種播種要求,將種子密播于播種盤內。播后3天開始發芽,5-6天發芽即結束。幼苗需細心管理,勤施薄肥。待幼苗木質化時,移至容器內培育。
[栽培]選擇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酸性砂壤土進行種植。粘重土壤需經過改良,否則苗木生長不良,壽命也短。種植時應施足基肥,種植不宜過密。夏秋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冬天注意防寒。生長速度快,培育1-2年生大苗,即可供綠化應用。
[應用]八寶樹葉大、枝方、梢垂、干直、花大、蕊多、色白、果奇,堪稱“八寶”,在園林中獨具一景。其遮蔭和觀賞效果都很高,適宜于公園、庭院等處的林蔭道植樹,也可于公園、湖邊等處栽植,與彩色花木配置種植,觀賞效果更佳。                              (陳金河摘)

100、印度塔樹
雞爪樹、印第安塔樹、垂枝暗羅
Polyalthia suberosa (Roxb.) Thwaites

[科屬]番荔枝科暗羅屬常綠小喬木。
[分布]原產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地。我國廣東、海南、云南、廣西、福建等省有引種。
[習性]印度塔樹原產熱帶亞熱帶地區,生長較慢,性喜高溫、高濕和強光環境,耐熱、耐干旱、耐貧瘠土壤,成株較耐風,但不耐陰。生長適溫為22~32℃,最低溫度需0℃以上,在華南地區苗期需在室內方可安全過冬。
[繁殖]多采用播種繁殖,一般在春季進行,在5-6月種子成熟時可即播。播種時,除去包裹在外面的果皮和果肉,播于素沙中,在20~25℃的條件下,發芽率可達80%以上。春季播種時可將風干的種子浸水一夜后,淺播于經過消毒的沙床中,或直接播于塑料軟盆中。播種后經2-4周左右可發芽,待苗高30cm以上時可將袋苗移植于苗圃中,再經過1-2年培養至苗高1m左右再定植。
[栽培]印度塔樹對栽培基質的要求不嚴,但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上生長良好。袋栽時可采用塘泥土和園土混合配制,并加入少量蘑菇渣和復合肥作基質。印度塔樹需強光環境,光照強時,則枝葉濃密,樹形美觀,光照不足時易產生徒長現象而使莖葉柔弱、易倒伏。如果室內盆栽觀賞,則需擺放在光線較強的地方,并定期移至室外補充光照。印度塔樹在生長季節,盆栽每天需澆水1次,地栽每2-3天澆1次,為使其葉片青綠,可補充少量尿素。作田間定植時,生育期每2-3月施1次復合肥或腐熟的有機肥。每年早春應整枝1次。對主枝兩側分布不均勻的側枝加以修剪,但不宜強剪或過度修剪而影響株形。
  印度塔樹主根發達,成樹不耐移植,強剪后的枝條生長慢,若欲移植必須先做斷根處理,并盡量在春季未萌發之前移植。若采用容器育畝和容器栽培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印度塔樹在華南地區栽培時病蟲害較少。幼苗上袋時可能發生炭疽病,在發病前用65%代森鋅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噴施預防;在發病時除去病害植株并進行銷毀外,還需用50%多菌靈8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殺病原。
[應用]印度塔樹樹姿颯爽,葉面油亮,四季青翠,枝葉密集,樹冠優雅、整潔、美觀,呈錐形或塔狀,風格獨特,適合庭園綠化美化,可叢植、列植或作行道樹。  (陳金河摘)

▉植保之窗▉

園林植物常見土傳病害的發生與防治(一)

  近年來,隨著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的加快,植花種綠已成了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美化環境、提成城市生態品位是其重要功能和目的。然而人們在綠化實踐中大多都忽視土壤的接受能力,忽視對土壤的改良,不斷加大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化學用品的用量,造成了園林養護中令人頭疼的病害——土傳病害的出現。
  土傳病害是指病原物如真菌、細菌、線蟲和病毒隨病殘體生活在土壤中,在條件適宜時從植物根部或莖部侵害植物而引起的病害,是一類嚴重的植物病害。土傳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莖,造成幼苗根腐爛、枯萎或腐爛猝倒。
  現將園林植物中常見的枯萎病、白粉病、灰霉病和立枯病的發生癥狀和規律加以介紹,以供讀者參考。
枯萎病——以合歡枯萎病為例
發病癥狀:合歡樹枯萎病又名干枯病,是合歡樹上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幼苗發病,植株生長衰弱,感病植株的葉下垂呈枯萎狀,葉色呈淡綠色或淡黃色,而后葉片變黃,根莖基部變軟,易猝倒,最后全株枯死。檢查植株邊材,可明顯地觀察到變為褐色的被害部分。在葉片尚未枯萎時,病株的皮孔中會產生大量的病原菌分生孢子。這些孢子通過風雨傳播。成株染病,先從1-2根枝條出現癥狀,病枝上的葉片萎蔫下垂,葉色呈淡綠色或淡黃色,后期干枯脫落,隨后部分枝條開始干枯,逐步擴展到整株,至死亡。截開主干斷面,可見一整圈變色環,樹根部斷面呈褐色或黑褐色。該病一般先從枝條基部的葉片變黃。夏末秋初,感病樹干或枝的皮孔腫脹破裂,其中產生分生孢子座及大量粉色粉末狀分生孢子,由枝、干傷口侵入。病斑一般呈梭形,黑褐色,下陷。發病初期病皮含水多,后期變干,病菌分生孢子座突破皮縫,出現成堆的粉色分生孢子堆。病株邊可明顯看到病部變褐。
發病規律:合歡枯萎病為系統侵染病害,菌種為鐮刀菌,傳染性強。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株上或隨病殘體在土壤里過冬。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自寄主根部傷口直接侵入,從根部侵入的病菌自根部導管向上蔓延至干部和枝條的導管,在維管束內繼續繁殖造成輸導組織堵塞,并發生毒害作用,最終導致植株萎蔫至死。該病在幼樹、大樹均可發生,但多發生于長勢較弱和被病蟲害危害過的植株。1 年生苗發病少,3-5 年生樹發病多而嚴重,生長勢弱的植株發病多,發病速度快。發病嚴重時,造成大量樹木枯萎死亡。該病從干徑2.5cm 左右粗的樹到大樹都能危害。在苗圃中有的發病苗木根部完好,但剪口處變枯,縱向剪開后,內部已變褐色,剪口是病原菌侵入途徑之一。該病整個生長季均能發生,一般5 月份出現癥狀,6 至8 月份為發病盛期,病害可一直延續到10月份。合歡枯萎病受氣候條件、土質和地勢、栽培環境及栽植管理的影響。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原菌增殖和侵染,暴雨和灌溉有利于病原菌傳播,但缺水和干旱,也會促進病害的發生。土質粘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積水地易發病;在草坪中種植的合歡,易受草坪中鐮刀菌根腐病病原的交叉感染,發病較多;移栽或修剪等管理過程中造成的傷口,會增加鐮刀菌侵染機會,使植株發病;管理過程中,忽干忽濕,缺肥少水,大水漫灌,排水不及時等均會影響植株生長,降低抗病力而加重發病。生長勢較弱的合歡樹,從出現癥狀到全株枯死,僅需5-7 天。生長勢較好的樹發病,也表現出局部枝條枯死。
白粉病——以紫薇白粉病為例
發病癥狀:白粉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寄主十分廣泛,大部分苗木花卉均易感染此病,如紫薇、玫瑰、薔薇、一品紅、丁香等。以紫薇為例,紫薇白粉病的病原菌是南方小鉤絲殼屬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小鉤絲殼屬。發病時最明顯的癥狀是在葉面或葉背及嫩枝表面被白粉所覆蓋,早期為粉狀白粉層,中期白粉層上產生黃白色,漸變為黃褐色,后期,白粉層上產生黃白色斑塊,夾有黑色小點,引起早期落葉,嚴重時枝葉卷曲枯死,似燒焦狀。
發病規律:紫薇白粉病多在4月開始發生,10月以后病害擴展區域停滯。該病是一種多病程病害,分生孢子可以在一年中多次侵染,其中7-9月最為嚴重。病原菌以菌絲體在芽或以閉囊殼在落葉上越冬, 由氣流傳播, 生長季節能多次侵染。發生白粉病后, 其光合作用強度降低一半以上,病葉蒸騰強度增加, 加速葉片衰老、死亡。潮濕多雨時,紫薇生長迅速,郁閉度高,導致光照不足,通風不暢,導致抗病性降低。紫薇白粉病的病原菌不僅可以由氣孔進入,還可以由紫薇體表的角質層直接侵入,紫薇的葉、芽、枝、莖均易感病,嫩葉比老葉更易受感染,嫩芽和花蕾也能受感染,下部萌生的枝葉感病更重。溫度在19~25°C相對濕度100%時最易發病,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節,尤其秋季發病最嚴重。環境濕冷、悶熱、通風透光不良時發病加重。
灰霉病——以月季灰霉病為例
發病癥狀:灰霉病是露地植物常見且比較難防治的一種真菌性病害,屬低溫高濕型病害,病原菌生長溫度為20~30℃,溫度20~25℃、濕度持續90%以上時為病害高發期。病原為灰葡萄孢菌。灰霉病也是危害月季的病害之一,會引起月季觀賞價值的嚴重下降,對月季的生長發育也有很大的阻礙作用。月季灰霉病在葉緣和葉尖發生時,起初為水漬狀淡褐色斑點,光滑稍有下陷,后擴大腐爛。月季灰霉病的病斑發生在花上,初時為水漬狀不規則小斑,稍下陷,后變褐色至腐爛。花蕾上發病亦產生水漬狀不規則小斑,病斑可擴大至整個花蕾,阻止花的開放,最后全蕾變軟腐敗,病蕾枯萎后掛于病組織上或附近,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病部可大量產生灰色霉層。
發病規律:月季灰霉病主要危害月季的花、花蕾和嫩莖。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潛伏在病處越冬,次年產生分生孢子侵染,借風雨傳播,從傷口侵入,或從表皮直接侵入危害。溫室月季所處的環境濕度大,易發生灰霉病。受侵染部位表面產生灰色霉狀物,高溫多雨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大量形成和傳播。分生孢子與寄主接觸后,即萌發出芽管而侵入,栽植過密,濕度大,光照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長柔弱時,容易感染此病害。凋謝的花和花梗不及時摘除時,往往從此類衰敗的組織上先發病,然后再傳到健康的花和花蕾上。(未完待續)    (嘯醒摘自中國植保網)

蘭花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蘭花病害由真菌、細菌和病毒引起,多發生在葉片上,其次發生在花、假鱗莖和根上,易發性和普遍性明顯高于其他花卉。蘭草一旦發病,就失去了清秀、幽雅的韻味,欣賞價值下降。蘭花病害的發生、發展多與蘭花的栽培環境和管理水平密切相關,只要掌握蘭花的發病原因,就可以有效地預防這些病害。
創造良好的植蘭環境
  蘭花生長的環境極利于病菌尤其是真菌的繁衍。潮濕沉悶的空氣,陰翳幽暗的空間,通透且富含有機質營養的土壤,這些都為真菌的滋生提供了絕佳的條件,所以蘭花真菌病害特別多。怎樣克服環境中的不利因素呢?首先,要求空氣潔凈,空氣中灰塵含量愈少,蘭葉表面積塵愈少,病菌的傳播機會就愈小。植蘭環境應盡量避免面向街道、工廠等污染嚴重的地方。其次,要求遮光適度,不同的蘭花品種有不同的光照要求,蔭蔽太大,蘭草嫩綠軟弱;蔭蔽太小,葉片萎黃葉尖枯焦,都有可能引病上身。只有在遮光適度時,蘭葉才堅挺、光亮,抗病力強。最好多讓蘭花沐浴晨光,因為晨光既有利于蘭花生長,又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再就是要保持空氣的一定濕度和流動,空氣濕度過大有利于病害的養殖生長,過小又不利于蘭草的生長;另外空氣的流動可以防止空氣變得沉悶,保持空氣的清新,所以控制好空氣的濕度和流動也是預防病害的關鍵措施。最后,土壤使用前最好消毒。把土壤放在鍋里蒸透,然后自然冷卻,此法可以有效殺死土壤里面的真菌、細菌。
  培育壯苗壯株
  體強健者抗病性強,蘭草亦然。一株蘭花如果瘦弱殘損,是很容易染病的。培育壯苗壯株是提高蘭花抗病力的一種重要手段。育苗時除了要有適宜蘭草生長的環境外,最主要的是為蘭花生長提供全面豐富的養分。所配制的營養土必須含有豐富的有機質、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合理追施氮、磷、鉀及各種微量元素肥料也是培育壯苗壯株的關鍵措施。“施肥會增加蘭花病害發生”的說法是沒有科學道理的。在其他養分缺乏的情況下,偏施氮肥會使蘭草嫩弱易病;但合理的施肥只會使蘭草抗病力更強,并且還可以預防蘭草生理性缺素癥等病害的發生。另外分株要適當,不要為了一時的商業利益一味分株,此舉違反蘭花生長規律,使蘭草殘損,根系變差,發苗不壯,變得易感病,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后果。另外,各種蘭草對不同的病菌抵抗力是不同的(這種情況確實存在),新手可以養一些平時蘭友認為不易感病的品種要好些。
消滅病源
  病源分外來病源和自身病源。首先是消滅外來病源。在引種時盡量不要引進有病害的蘭草,下山蘭應剪去枯爛病殘的葉片和帶病萎縮的老鱗莖。引種的蘭草應單獨養植一段時間,觀察是否有病害發生。一般病害在治療后歸入常規管理,如果是本地從未見過的病害就應堅決焚毀。引種時可能帶進的嚴重病害:一是病毒病,主要在建蘭和墨蘭上;二是細菌性軟腐病,春蘭最易感病;三是真菌性鐮刀菌基腐(莖腐)病,該病是蕙蘭的最難治最危險的病害。
  其次是減少蘭花自身病源。由于蘭草葉片四季常青數年不枯,即使枯萎了也不離開母株,所以一旦發病,病源就會長期存在,新芽長出后馬上就被病菌包圍。所以要及時剪去病葉、枯葉,剪下的葉片要帶出蘭場集中焚毀。
藥劑預防
  藥劑預防是蘭花病害預防的最后一道關口,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真菌病害可以選擇的藥劑有多菌靈、托布津、百菌清、代森錳鋅等;細菌病害可選用鏈霉素、氯霉素等。一定要在發病之前或初期用藥,這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易發病較地區或季節十天一次,發病較少的則可一月一次或一季一次。施藥方法:一是各種藥劑交替使用。如多菌靈、托布律與代森錳鋅交替使用,預防效果好,也不易使病菌產生抗藥性。二是劑量可以適當放輕,以藥劑標識的最低濃度為好。三是對癥選藥,病菌不同對藥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如炭疽病采用多菌靈、托布津等預防。細菌性軟腐病用氯霉素有非常好的預防效果。                   ( 嘯醒摘自中國植保網)

▉藥用植物▉

139、旋覆花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歐亞旋覆花 I.britannica L.的頭狀花序。主產于河南、河北、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夏、秋二季花開時采收,除去雜質,陰干或曬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苦、辛、咸,微溫。歸肺,胃經。
功效:祛痰平喘,降逆止嘔。
應用:1、用于咳喘痰多及痰飲蓄結胸膈痞滿等。本品苦降辛開,化痰下氣。降氣化痰而平喘咳,化痰消痞利水而除痞滿。治寒痰咳喘,配蘇子、半夏;若屬痰熱者,則配桑白皮、瓜蔞以清熱化痰。若頑痰膠結,胸中滿悶者,則配海浮石、海蛤殼等以化痰軟堅。
2、用于噫氣,嘔吐。本品不僅降肺氣,又善降胃氣而止嘔噫。治痰濁中阻,胃氣上逆而噫氣嘔吐,胃脘痞硬者,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如旋覆代赭湯。
引外,還可用于胸脅痛,本品有活血通絡之功,常配香附等同用,如香附旋花湯。
用法用量:煎服,3~10g;宜布包。
使用注意:陰虛勞嗽,津傷燥咳者忌用;又因本品有絨毛,易刺激咽喉作癢而致嗆咳嘔吐,故須布包入煎。                         (王小北)

140、白前

  為蘿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柳葉白前Gynanchym stauntonii (Decne.)Schltr. ex Levl.或芫花葉白前Cynanchum glaucens(Decne.)Hand.-Mazz.的干燥根莖和根。主產于浙江、安徽、江蘇、福建、湖北、江西、湖南等地。秋季采挖,洗凈,曬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歸經:辛、苦,微溫。歸肺經。
功效:降氣化痰。
應用:用于咳嗽痰多,胸滿喘急。本品長于祛痰,降肺氣,氣降痰消則咳喘胸滿自除。無論屬寒屬熱,外感內傷均可用之,尤以痰濕或寒痰阻肺,肺氣失降者為宜。常配半夏、紫菀等同用。若外感風寒咳嗽,則配荊芥、桔梗等宣肺解表之品,如止嗽散;若內傷肺熱咳喘,配桑白皮、葶藶子等,如《圣濟總錄》白前丸;若咳喘浮腫,喉中痰鳴,不能平臥,則配紫菀、半夏、大戟等以逐飲平喘,如《深師方》白前湯。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王小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经县| 松溪县| 乌兰县| 嘉黎县| 陆川县| 澜沧| 道真| 汕头市| 竹溪县| 紫金县| 双鸭山市| 江安县| 彭山县| 呼和浩特市| 浦江县| 耿马| 正阳县| 牟定县| 萝北县| 龙州县| 秦安县| 精河县| 太白县| 阜新市| 凌源市| 芦山县| 阳信县| 登封市| 榆树市| 吐鲁番市| 清河县| 旬阳县| 永嘉县| 谢通门县| 集安市| 修武县| 丹江口市| 大名县| 河曲县| 宁强县| 双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