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亞熱作信息由福建省南亞熱帶作物開發利用管理辦公室與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合辦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2015年第1期(總第154期)2015年2月18日
全省農業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
2015年1月15日,全省農業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2014年全省農業工作,研究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安排部署2015年農業重點工作。
省農業廳廳長、農辦主任張立先作工作報告。張立先廳長指出,2014年全省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中央“三農”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著力發展現代農業,創新農業體制機制,改善農村民生,推進農業農村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預計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085億元、比增4.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比增10.9%。
張立先廳長回顧說,過去的一年,農業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一是主要農產品生產保持穩定。糧食生產平穩發展、實現總產667萬噸,蔬菜、茶葉、水果、食用菌、肉蛋奶等產業普遍增產增效,有效保障了市場供應。二是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福建農民創業園及示范基地、臺灣農民創業園等“一區兩園”現代農業發展平臺不斷完善,設施農業發展提速,千畝以上的規模設施蔬果基地達到75個。三是科技創新推廣取得成效。現代種業工程持續推進,農業機械化步伐加快,農村信息服務能力增強,農業物聯網和農產品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四是農業安全水平穩步提升。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扎實有效,農機安全生產形勢平穩,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新進展。五是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家庭農場加快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加大,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六是農業合作交流持續拓展。農業利用臺資的數量和規模繼續位居全國第一,農產品進出口保持良好增勢,全年實現農產品出口87.7億美元,比增6.6%。七是扶貧開發扎實推進。加強對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掛鉤幫扶,實施第四輪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精準扶貧到戶有力有效,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為民辦實事項目順利推進,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八是農村改革持續深化。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全省耕地流轉率達到27.6%。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已在2個縣、49個鄉鎮、807個村整建制開展試點。
張立先廳長強調,2015年我省農業農村工作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精神,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的部署,落實習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對“三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力爭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4.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重點要抓好七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深入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千方百計挖掘糧食生產潛能,扎實抓好自然災害防御工作,努力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830萬畝、總產650萬噸以上的計劃目標。二是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大力轉變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結構,著力龍頭帶動、項目拉動、創新驅動,推動我省特色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新發展、新突破。三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圍繞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加強監管能力建設,推進監管平臺建設,開展質量安全創建活動,強化檢驗檢測和行政執法,切實抓好生豬屠宰管理。四是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重點抓好生豬養殖面源污染防治,全面關閉拆除小規模不達標生豬養殖場,推進生豬養殖場改造升級,強化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推廣生態環保養殖模式和技術,推進生態農業健康發展。五是強化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強化強制免疫、預警監測、檢疫監管,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加強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加大對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提高服務能力,力爭統防統治面積發展到300萬畝。六是抓好農村扶貧開發。按照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的要求,繼續從重點縣、重點村、貧困戶三個層面實施扶貧攻堅,全年完成5萬戶20萬人造福工程搬遷和危房改造,5萬戶20萬人的減貧任務,確保2018年前有勞動能力的扶貧開發對象穩定脫貧。七是推進農村改革創新。深化農村重點改革,引導土地規范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扎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培育壯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抓好農業農村改革試驗試點,不斷突破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為農業農村持續穩定發展增添動力活力。
張立先廳長還強調要加強農業系統自身建設。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推進農業法治建設,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不斷提高農業部門服務發展、推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樹立農業部門“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全力完成新一年農業農村工作各項目標任務,努力開創我省“三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作出更大貢獻。
會上,來自福安、武夷山、南靖、邵武、寧化等五縣(市)的農業局、農辦負責人,分別就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創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抓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開展農村土地流轉信托試點、推進精準扶貧等工作作了典型發言。
省農業廳副廳長姜紹豐主持會議,并就抓好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工作提出了要求。
(思曉摘自《福建農業信息網》)
▉園林植物▉
97、小葉欖仁
Terminlia mantaly L.
[科屬]使君子科欖仁樹屬落葉喬木。
[分布]原產于熱帶非洲,目前已在廣東、福建普遍栽培。
[習性]陽性樹,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為22~32℃,13~16℃仍能正常生長,0℃以下頂部枝條易受凍害。耐熱、耐旱、耐瘠薄、抗風、抗污染,適應性極強。不拘土質,但以肥沃之砂質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
[繁殖]可用播種和嫁接繁殖。播種繁殖,取成熟掉落的種子為佳,春至夏季間播種;把種子均勻排在苗床上,蓋上一層薄土,保持苗床濕潤,15天左右可發芽;待苗高30 cm進行假植,株高60 cm即可定植。嫁接繁殖,砧木選用欖仁樹,早春嫁接。
[栽培]樹性強健,定植后澆足定根水,幼苗期需水較多,應常補給,其后根據氣候和土壤水分情況及時澆水。同時經常清除植株附近的雜草,每年春夏秋各施1次農家肥或復合肥等。樹冠不均衡,落葉后稍加整枝,剪除主干下部側枝,能促使主干長高。
[應用]小葉欖仁株高可達15 m以上,主干筆直,側枝輪生,呈水平開展,葉小,提琴狀倒卵形,樹冠層次分明,酷似人工修剪成形,風格獨具,猶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為高級獨賞樹、行道樹。
同屬常見栽培種還有錦葉欖仁(T. mantaly‘Tricolor’),原產熱帶非洲,現在廣東省普遍栽培。 (陳金河摘)
98、大花第倫桃
大花五椏果、毛五椏果
Dillenia turbinata Finet. et Gagnap.
[科屬]五椏果科五椏果屬落葉中喬木。
[分布]原產南亞和東南亞,分布于熱帶亞洲,我國云南、廣西、海南有分布。
[習性]適生于肥沃、濕潤、疏松的酸性土壤,頗耐水漬。抗寒力低,持續半個月5℃左右的低溫便全株嚴重受凍。生長適溫為23~32℃,冬季需防寒避風。
[繁殖]采用播種繁殖。在海南,果實7月上旬至8月上旬成熟。采回的果實堆漚3-5天,果肉充分軟熟后掰開果實取出種子,洗凈后直接播于沙床,不宜貯藏越冬。如需貯藏應混拌濕沙,貯藏期為6個月左右。經過沙藏的種子發芽率會降低10%~30%。發芽時日均溫需在18℃以上。播種后日均溫度為25~32℃,約50天開始萌發,無明顯的發芽盛期。待子葉展開后,將苗移至容器內繼續培育。
[栽培]選擇濕潤肥沃的土壤栽培,宜用1年生的小苗定植大田。喜陽光充足,但半日照處亦可栽培。每年于春至夏季施肥2~3次。
[應用]大花第倫桃花朵較大、黃色、醒目;果較小、近球形,果肉紅色,味甜酸;葉色清綠,樹冠開展,亭亭如蓋;為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庭園樹、行道樹和果樹。
同屬常見栽培種還有第倫桃(D. indica L.),分布于印度、斯里蘭卡和馬來半島西部。1910年傳入我國臺灣,50年代末引入海南,現云南、廣西、福建也有栽植。常綠喬木,花大、白色、有香氣,可作庭園綠化樹種。 (陳金河摘)
▉植保之窗▉
紫荊的幾種常見病及防治辦法
1、紫荊枯萎病
癥狀:葉片多從病枝頂端開始出現發黃、脫落,一般先從個別枝條發病,后逐漸發展至整叢枯死。剝開樹皮,可見木質部有黃褐色縱條紋,其橫斷面可見到黃褐色輪紋狀壞死斑。
發病規律:該病由地下傷口侵入植株根部,破壞植株的維管束組織,造成植株枯萎死亡。此病由真菌中的鐮刀菌侵染所致。病菌可在土壤中或病株殘體上越冬,存活時間較長。主要通過土壤、地下害蟲、灌溉水傳播。一般6至7月發病較重。
防治:
(1)加強養護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苗圃地注意輪作,避免連作,或在播種前每666.67m2條施70%五氯硝基苯粉劑1.5~2.5 kg。及時剪除枯死的病枝、病株,集中燒毀,并用70%五氯硝基苯或3%硫酸亞鐵消毒處理。
(3)可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00倍或50%多菌靈可濕粉400倍,或用抗霉菌素120水劑100ppm藥液灌根。
2、紫荊角斑病
癥狀:主要發生在葉片上,病斑呈多角形,黃褐色至深紅褐色,后期著生黑褐色小霉點。嚴重時葉片上布滿病斑,常連接成片,導致葉片枯死脫落。
發病規律: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為尾孢菌、粗尾孢菌兩種。一般在7至9月發生此病。多從下部葉片先感病,逐漸向上蔓延擴展。植株生長不良,多雨季節發病重,病原在病葉及殘體上越冬。
防治:
(1)秋季清除病落葉,集中燒毀,減少侵染源。
(2)發病時可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至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至1000倍液,或80%代森鋅鋅500倍。10天噴1次,連噴3至4次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3、紫荊葉枯病
癥狀:主要危害葉片。初病斑紅褐色圓形,多在葉片邊緣,連片并擴展成不規則形大斑,至大半或整個葉片呈紅褐色枯死。后期病部產生黑色小點。
發病規律:為真菌病害,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上越冬。植株過密,易發此病。一般6月開始發病。
防治:
(1)秋季清除落地病葉,集中燒毀。
(2)展葉后用50%多菌靈800至10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500至1000倍噴霧,10至15天噴一次,連噴2至3次。 (思曉摘自全球花木網)
溫室紅掌常見蟲害的防治
在紅掌的溫室栽培管理中,平時應積極采取預防性栽培措施,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因為一旦發生病蟲害,輕則降低紅掌品質,影響其觀賞價值,重則導致植株大量死亡。
為了減少生產損失,病蟲害發生后正確施用化學藥劑是非常必要的,一般選用藥漬殘留小、污染少的水劑、乳油和煙劑等農藥。
現將溫室紅掌蟲害詳細介紹如下:
1、蚜蟲
癥狀:蚜蟲一般呈淺綠色、黃色或紫紅色,體小而柔軟,長約2毫米,繁殖速度極快。蚜蟲危害的植株,葉和花上常呈現黑斑。另外,蚜蟲的口器能刺入植物組織,吸取植株營養,并將有害物質注入植株,影響其生長,同時會傳播病毒病。
防治:
(1)加強栽培管理。蚜蟲的寄主較多,是最具破壞力的昆蟲,因此,應及時除去種植床下面及周圍的雜草。另外,注意定期檢查溫室頂窗、側窗的防蟲網,對破壞網面及時進行修補或更換。
(2)物理防治。蚜蟲對黃色、橙黃色具有較強的趨性,可在種植床上方90 cm處懸掛黃色粘蟲紙,對蚜蟲進行誘捕,效果較好。也可采用水劑蚜螨殺3000倍液、氧化樂果乳油2000倍液、40.7%毒死蜱輪換噴施,進行防治。
2、紅蜘蛛
癥狀:紅蜘蛛體型很小,呈卵圓形,形如蜘蛛,體色多為白綠色或棕紅色。它主要用口器刺入植株的細胞,吸取汁液,使植株失綠,從而呈現銀白色斑點。經紅蜘蛛為害過的佛焰苞上常呈現棕色斑點,老葉受害嚴重時,導致植株黃化褪色,若發展到極嚴重階段可觀察到蛛絲。
防治:
(1)加強栽培管理。紅蜘蛛在高溫條件下繁殖速率明顯加快,因此,盡量使溫度保持在18℃至28℃范圍內,避免高溫情況發生。
(2)化學防治:紅蜘蛛潛伏在葉片背面,噴施藥劑時從葉片背部往上噴,效果會更好。可采用18 g/L的阿維菌素2000倍液或達螨酮1500倍液進行防治。
3、薊馬
癥狀:薊馬長約2 mm,呈淺黃色或棕褐色。主要用口器刺入植株組織,吸取汁液,從而使葉片呈現棕色條斑,佛焰苞片和肉穗則變褐發黃。植株受害嚴重時,特別是幼苗,葉片將變得發脆或變形。
防治:
藍色粘蟲紙對薊馬的誘捕效果極佳,還可用吡蟲啉進行噴施防治。
紅掌對化學藥劑敏感,極易產生藥害,因此,在進行防治時,應優先考慮預防性栽培措施,在預防性措施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再選擇化學防治,正確使用化學藥劑是非常必要的。為了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必須做到:
(1)在選用某一新的化學試劑前,應對少量植株進行藥效實驗,2個月后判斷藥效的安全性(紅掌在噴藥6至8周后藥害癥狀才會表現出來)。
(2)嚴格按照標簽上注明的劑量和使用方法進行噴施。
(3)盡量減少噴藥次數,取消預防性噴藥。
(4)病、蟲害對長期使用的藥劑敏感性會下降,應經常換用不同的藥劑來處理,一種藥劑在同一種植床的使用次數不得超過三次。 (思曉摘自全球花木網)
▉藥用植物▉
137、莪術
莪術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姜科植物蓬莪術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廣西莪術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Lee et C. F. Liang或溫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 Ling的干燥根莖。主產于廣西、四川、浙江、江西等地。冬季采挖,蒸或煮至透心,曬干,切片生用或醋制。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肝、脾經。
功效: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應用:1、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癥瘕各聚積聚、經閉以及心腹瘀痛等。本品辛散苦泄溫通,既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氣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日久之重癥。常與三棱相須而用。臨床治婦科經閉、痛經,常配當歸、紅花等同用。脅下痞塊瘧母,配柴胡、鱉甲等。治胸痹心痛,配川芎、丹參等。若體虛而瘀血久留不去者,配黃芪、黨參等以消補兼施。
2、用于食積脘腹脹痛。本品不僅消血瘀癥積,同時還能破氣消食積。治食積腹痛常配青皮、檳榔等,如《證治準繩》莪術丸。
此外,本品還可用于跌打損傷,瘀腫疼痛,亦取其化瘀消腫止痛之功。
現代臨床用本品治子宮頸癌等多種癌胩,以莪術注射液瘤體注射為主,每次10~30ml(含生藥20~60g),也可配其他藥物煎劑內服,對子宮頸癌以及卵巢癌、肝癌、白血病、淋巴瘤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尤其對失去手術等治療機會的患者,可緩解癥狀。又可治子宮頸糜料,以莪術軟膏或莪術乳劑局部用之,經大量臨床觀察,療效較佳。
用法用量:煎服,3~15g。醋制后可加強祛瘀止痛作用;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孕婦及月經過多者忌用。 (王小北)
138、三棱
三棱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 的塊莖。主產于江蘇、河南、山東、江西等地。野生或栽培。冬季至次春,挖取塊莖,去掉莖葉須根,洗凈,削去外皮,曬干。切片生用或醋炙后用。
性能:辛、苦,平。歸肝、脾經。
功效: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應用:所治病證與莪術基本相同,常相須為用。然三棱偏于破血,莪術偏于破氣。近代臨床以三棱、莪術為主,配五靈脂、肉桂、大黃,名脫膜散,治中期妊娠引產后蛻膜殘留有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g。醋制后可加強祛瘀止痛作用。
使用注意:孕婦及月經過多忌用。 (王小北)
羅漢松針枯病的防治方法
羅漢松針枯病的癥狀:羅漢松葉片上產生半圓形灰白色病斑,大小0.3 cm×0.2 cm~1.8 cm×0.4 cm,邊緣黑褐色,很細,病部稍下陷。病斑上有分布不均勻的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影響觀賞。
羅漢松針枯病的病原:oniothyriumsp.稱一種盾殼霉,屬半知菌類真菌,分生孢子器初生在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具孔口。器體黑褐色,球形至扁球形。分生孢子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個別圓形,單胞淡褐色。
羅漢松針枯病發病規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絲在病葉組織上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氣候溫和、濕度大時易發病,夏季氣溫升高,該病擴展緩慢,進入雨季擴展快。
羅漢松針枯病的防治方法:
1、精心養護,盆栽者放在通風透光處,增施磷鉀肥,增強抗病力。
2、發病前噴灑1:1:100倍式波爾多液預防。
3、發病后及時噴灑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50%百硫(百菌清+硫磺)懸浮劑600倍液(北京順義農藥廠)、40%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 (思曉摘自全球花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