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亚洲综合,性欧美videos高清hd4k,国产理论在线,国产不卡一二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南亞信息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2013年第2期

來源:熱作所    發布時間: 2013-06-19 16:06:20   閱讀:904 次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由福建省南亞熱帶作物開發利用管理辦公室與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合辦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2013年第2期(總第143期)2013年4月18日

全省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現場
暨工作經驗交流會在建甌市召開

  2013年3月4日,福建省植保植檢站在建甌市召開全省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現場暨工作經驗交流會,參加會議的有重點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縣農業局局長、植保站站長、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負責人等80余人。
  與會代表觀摩了履帶坐乘式果林噴霧機、風送式高效遠程噴霧機等適用于我省水稻、果蔬、茶葉等不同作物、栽培條件的8款新型專業化統防統治植保噴霧器械的演示現場;建甌、邵武、長汀等重點項目示范縣植保站、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負責人做了大會交流發言。
  農業廳姜紹豐副廳長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姜副廳長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我省建甌、邵武等項目縣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強調指出了領導重視、主動作為、業務部門積極引導、專業化組織規范運作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并對2013年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提出了五點具體要求:一是認識要到位。領導、植保業務部門、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都要認識到位,才能推進這項工作可持續發展;二是引導要到位。要挖掘、引導有能力的、達到規范要求的企業介入這項工作;三是宣傳要到位。要大力宣傳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的典型案例、效益優勢及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好處;四是服務要到位。病蟲信息要及時通報給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技術服務、機手培訓工作要加強;五是扶持要到位。購機補貼扶持政策要進一步落實。      (思曉摘自福建農業信息網)

家庭農場應如何發展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家庭農場”的概念,于是“家庭農場”成為最近社會熱議的話題,一些地方也出現了“招商引資”鼓勵資本下鄉,迫使農民流轉土地,或是把農業企業、涉農公司、合作社轉變成家庭農場的跟風趨勢。對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家庭農場的含義和意義做些討論。
家庭農場的顯著特征
   所謂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農業收入為主要來源的農業經營單位。筆者認為家庭農場要具備以下四個顯著特征:
  一是具有一定規模,以區別于小農戶。其規模下限是保障農戶生活消費的最低規模,規模上限是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家庭成員生產能力所決定的最大經營規模。
  二是以家庭勞動力為主,以區別工商資本農場的雇工農業。我們知道農業是一種依賴豐富經驗和需要高度責任感的活動,為自己勞動的農業和為他人勞動的農業所獲得的結果是不同的。
  三是具有穩定性,以區別于兼業農民和各種承包的短期行為。穩定性是農業生產特點所要求的,是農業經驗與技術積累和農地的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條件。家庭農場涉及規劃、計劃、財產、品牌建設、農場繼承等一系列問題,穩定性是必然要求。
   四是要進行工商注冊。家庭農場作為農業企業的一種形式,不同于小農戶和某些流動的承包大戶,注冊為家庭農場,便于識別和政府管理與政策支持。
  家庭農場的優勢
  家庭農場的最大特點就在于既保留了農戶經營農業的優勢,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的要求,同時可以克服小農戶的弊端,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必要條件和現代農業組織的基礎。如果歸納家庭農場優勢我們可以列出很多方面,如家庭農場的穩定性和適度規模有利于激發農戶的科技需求和應用;有利于農業集約化、專業化和組織化的實現;有利于耕地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有利于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家庭農場可提高政府支農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家庭農場有利于農業文化的傳承等。
  家庭農場應多樣化
  事實證明,工商資本在農業領域發揮作用的空間是有限的,一般局限在加工和流通過程,工商資本承包土地代替農戶經營面臨諸多風險,并不存在所謂“規模效應”或“提高抗風險的能力”。農業的農戶經營形式是不可替代的,未來農業組織的最基本形式應該是在堅持家庭經營基礎上發展一定規模的家庭農場。在實踐中不要把家庭農場神秘化或搞什么標準化,無論是規模還是經營方式都應該是多樣化的。比如,山東棲霞果農,一對夫婦全部精力都用在果園上,最多只能經營5畝規模,每年純收入4萬多元,可以注冊為家庭農場;黑龍江的農民開著拖拉機,每個勞動力可以種300多畝糧食,一戶如果有3個勞動力,這個家庭農場的規模可以達到千畝。
  農場的類型可以是專業農場,也可以是綜合農場,通過建立綜合性農場,可以解決農業勞動時間分配不均勻問題,為穩定就業提供保障。家庭農場多樣化經營,也有助于避免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          (思曉摘自農民日報)

▉園林植物▉

75、福木
福樹、楠仔
Garcinia subelliptica Merr.

[科屬]藤黃科藤黃屬常綠中喬木。
[分布]原產于菲律賓、臺灣,我國華南地區普遍栽培。
[習性]性喜高溫,耐旱,生育適溫為23~32℃,土質以中性土壤為佳,日照需充足,半日照亦可。
[繁殖]可用播種或高壓繁殖,但以播種繁殖為主,春至夏季為適期,隨采隨播,發芽率可達90%。
[栽培]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的壤土為佳,2年生苗帶土球移栽。生長速度緩慢,少做修剪。幼株每年施3~4次肥,成年樹每年施1次肥即可生長良好。
[應用]福木耐旱、耐鹽、不易掉葉,是優良的濱海植物。其干短直立,枝葉結構整齊,圓錐形樹形獨特,有莊嚴之感,是學校、機關綠化之優良樹種,宜作盆景、綠籬、行道樹、庭園樹。                      (陳金河摘)

76、大花紫薇
大葉紫薇、百日香
Lagerstroemia speciosa (Linn.) Pers.

[科屬]千屈菜科紫薇屬常綠或半落葉喬木。
[分布]分布于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及大洋洲,廣西、福建等華南地區有栽培。
[習性]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比較不耐寒,適應能力強。喜光,耐高溫烈日,不耐蔭蔽。喜疏松、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緩坡地紅壤也能生長。粘重土壤生長較差,干旱貧瘠地生長極差。側根多,容易成活。生長適溫為20~23℃。
[繁殖]用播種、扦插和高壓繁殖。種子12月份成熟,忌曝曬,稍晾干后即混干沙貯藏。春秋季為播種適期,取成熟種子浸種4-6h后播入濕潤土中,種子發芽溫度要求在20℃以上,以3月中下旬播種為宜。幼苗質嫩,冬季注意防霜。扦插繁殖,插枝取1-2年生強健枝條,剪成約15cm一段,春末萌芽前扦插。高壓繁殖宜在生長期進行。
[栽培]選擇半木質化的小苗移植大田,定植前在穴里施足基肥。幼年樹成長期每月施肥1次,并注意摘芽扶干。成株后每年施肥2次,花期施以磷為主的復合肥,以利開花繁茂。冬季落葉休眠后修剪1次,剪去殘留花枝、果枝、過密枝、病蟲枝,并在基部四周施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可促使翌年生長、開花旺盛。病蟲害少見,蟲害有跳棉及介殼蟲危害樹枝,應及早捕殺或噴樂果等農藥防治。
[應用]大花紫薇樹冠廣闊如蓋,遮蔭效果佳,花大密集,花期長,花色紫藍色至粉紅色,邊緣波浪皺褶,色澤鮮艷,可作行道樹或短樁盆栽,也適于公園、庭院、湖畔等多處種植。                          (陳金河摘)

▉植保之窗▉

百合病、蟲害防治

百合病、蟲害發生的種類較多,但對百合收成有影響的主要是百合枯萎病、灰霉病、葉枯病、病毒病、根腐病、蚜蟲、地老虎、螻蛄等,其中危害損失最嚴重的是百合枯萎病和百合灰霉病。
  病蟲防治原則: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對百合生產威脅最大的是百合枯萎病和灰霉病。尤其是百合枯萎病,一定要從輪作、選種、消毒等環節入手做好預防工作,以農業防治為主。當百合枯萎病剛剛刀:始表現癥狀時,立即用對路藥劑刀:展防治,防效也只有70%~80%,加之其發生為害時正是4-5月多雨水季節,又不利開展藥劑防治,所以做好預防工作在無公害栽培技術中顯得極為重要。同時,還應該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切實按照農藥安全間隔期使用。
  1、枯萎病
  是一種真菌性的土傳病害,由尖孢鐮刀菌和茄腐皮鐮刀菌侵染所致,以尖孢鐮刀菌分離頻率和致病率最高,為主要病原菌。
  枯萎病發生的過程為:最初底部葉片變黃,莖頂端變淺紫色,輕度彎曲;其次病株底部葉片枯黃或枯萎四分之一至一半,莖上部變紫彎曲;再次病株葉片枯萎一半以上,莖上部嚴重彎曲;最后全株表現癥狀,整株枯死,鱗莖盤變褐腐爛。
  防治方法:在百合枯萎病剛剛開始表現癥狀時,立即用綠亨一號5克對水10~15公斤或5%菌毒清水劑3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均應每株灌藥液200~250毫升,不能太少,也不宜過多。每隔5-7天續灌1次,視病情輕重續灌2~4次。
  2、灰霉病
  是百合栽培生產中常見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也侵染莖、花等,葉片上最初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病斑,大小不一,周圍呈紅褐色,內部呈灰白色,病菌在為害部位(表面)密生灰色霉層,通過風雨、氣流傳播。一般在4-5月開始發病,遇高溫、高濕天氣迅速蔓延危害。病菌生長適宜的環境條件:喜潮濕,溫度為20~25℃,病菌在被害部越冬。
  防治方法:可選用1:1:100的波爾多液,或86.2%銅大師或53.8%可殺得1000倍液噴霧,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藥2~3次,藥劑要交替使用,噴霧要均勻透徹。
  3、葉枯病
  也是百合栽培的常見病害,病害最初的癥狀是葉片上出現紅棕色的小斑點后,斑點發展連成橢圓形,病斑中央變成黃褐色,嚴重的擴展至整個葉片,壞死部位在天氣潮濕時可形成黃色的暈環,龍牙百合老葉片上的病斑有時出現黃色的斑紋。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1:1:100的波爾多液或65%的代森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
  4、病毒病
  以葉片出現癥狀最為常見,一般葉片縮小變斜,葉正面出現大小不規則圓形斑紋,葉片密生;病株明顯矮小,花蕾畸形,色澤變淡,被害嚴重的鱗莖變小。
  防治方法:噴藥除蚜蟲,可畝用10-20克高興龍大功臣或蚜虱通殺10-20克,或一遍凈20克,或撲虱蚜20-30克對水40公斤均勻噴霧。
  5、根腐病
  最初表現為植株下部葉片死亡,而后向上發展,造成上部葉片乃至莖稈死亡。癥狀表現為根淡棕色,部分根腐爛,嚴重時造成整個鱗莖腐爛,當鱗莖腐爛后,引起莖根腐爛。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可用50%代森銨200液或70%百菌清500倍液灌根,每株灌液200升,隔7-10天重復灌2~3次。
  6、蚜蟲
  主要是危害百合的嫩葉、莖稈,特別是葉片展開時,蚜蟲寄生在葉片上,吸取汁液,引起百合植株萎縮,生長不良,花蕾畸形;同時還傳播病毒,造成植株感病。
  防治方法與防治病毒病相同。
  7、其他病蟲害
  主要是地老虎、螻蛄啃食幼苗(莖)、螞蟻、蚯蚓、線蟲等為害地下鱗莖及鱗莖盤,造成根腐死苗。
  防治方法:①種植前、在定植溝(穴)中畝撒施生石灰30-50公斤。②種植前一定要清除雜草,使用農家肥必須充分腐熟。③用茶枯或少量桐枯放到種球根部。④用敵敵畏500-600倍液澆灌根部,防治螻蛄和地老虎。
            (嘯醒摘自《中國花木網》)


切花月季根癌病的防治

  月季根癌病世界各地均有發生。雖然一般對月季不會產生致命的傷害,但是會引起切花產量顯著下降及生長活力的降低。據研究,該病害使月季莖的粗度減少63%, 產量減少36%, 并縮短植株壽命。近幾年在昆明、河南、南京、 北京、遼寧等地的切花月季園內均有不同程度發生,且發展日趨嚴重。根癌病原 細菌可長時間存活在土壤中,從植株的傷口侵入,隨月季苗的調運進行遠距離傳播,是土傳和苗傳的細菌性病害。隨著切花月季種植的規模化和集約化,加上根癌病菌的寄主范圍廣泛,所以根癌病是避不開的頑癥,直接威脅著切花月季生產。到目前為止,對月季根癌病仍然缺少特效的防治措施,是公認的最難防治的土傳病害之一。
病原菌
  月季根癌病病原菌為根癌土壤桿菌,具有潛伏侵染和系統侵染特性。其發育適宜溫度 20℃~25℃,最高 34 ℃,最低 10℃,低于10℃時植株也能被傳染,但不表現癥狀,致死溫度為5l ℃,時間僅需10分鐘。耐酸堿度的范圍為 pH 值 5.7~9.2,以7.3 為最適合。土壤溫度在60%以上時,適宜癌瘤的形成。
發病癥狀
  月季根癌病主要發生在根頸處,也可發生在主根、側根以及地上部的主干和側枝上。根部被害形成癌瘤,癌瘤的形狀一般為球形或扁球形,也有互相愈合;成不規則形。瘤的大小差異很大,小如米粒,大如核桃或雞蛋,絕大多數發生在插穗下部的剪口部位。癌瘤初生時乳白色或略帶紅色,光滑柔軟,后逐漸變成黑褐色,木質化而堅硬,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發病初期病部膨大呈球形或球形的瘤狀物。幼瘤為白色,質地柔軟,表面光滑。隨后瘤逐漸增大,質地變硬,褐色或黑褐色,表面粗糙、龜裂。月季根部出現癌瘤時,根系吸收能力下降,水分、養分流通受阻,長勢日衰,葉色不正,甚至脫 落,不能正常生長,開花失去觀賞價值量嚴重時死亡。苗木受害后發育受阻,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嚴重時葉片黃化、早衰、脫落,無法出售。
  傳播途徑
  主要是土壤傳染和用帶菌穗條扦插或嫁接傳染。
  土壤傳播  病原細菌可在癌瘤內、土壤中或病株殘體上生活 1 年以上,若 2 年內得不到侵染機會,細菌就會失去致病力和生存力。其土壤傳播主要靠灌溉水、雨水、采條、耕作農具、地下害蟲等進行傳播。主要從傷口處感染,如機械傷、蟲傷、嫁接傷口等。植株根頸與土壤 接觸處最易遭受侵染,而且扦插苗的發病率遠遠高于實生苗。土壤傳播的途徑 是土壤被病原菌污染→栽植(扦插)植株被感染→發病→鄰接植株感染。
  帶菌枝條扦插或嫁接傳染用帶菌的穗條扦插或嫁接是月季根癌病最主要的傳染途徑。用帶菌校條扦插,發病率高達 100% 。用帶菌接穗嫁接發病率達 70%~80% 。發病植株各個器官的帶菌情況不同,癌腫部位帶菌率較高,生長點帶菌率為0,其他部位也有 10%~25% 的帶 菌率。穗條傳染的途徑是:在感病樹上采集插穗(接穗)→帶菌穗條扦插 (嫁接)→發 病→發病月季苗根際土壤被病原菌污染 →鄰接月季苗感染。
防治對策
  目前對月季根癌病還沒有很好的防 治方怯,發病后沒有有效的根除辦怯,所 以預防是最主要的防治措施。
  嚴格選苗由于帶菌穗條扦插(嫁接)是月季根癌病主要傳播途徑,所以采集 插穗(接穗)時務必確認母本月季是否健 康,防止從根癌病植株上采集插穗(接穗),杜絕其傳染源。
土壤消毒一般的耕作土壤中月季根癌病病原菌含量較少,感染幾率很小。在確認土壤被病原菌污染后,可進行土壤消毒。熱力蒸汽消毒或藥劑處理均可,熱力蒸汽效果最佳,藥劑以氯化苦20ml/m3 - 30ml/m3 消毒效果好。
  及時銷毀病株   病原菌在寄主腫瘤組織表面存活,在組織殘體上可存活1年以上,為防止進一步的擴大傳染,應及時控除病株,集中燒毀,周圍的土壤用 50g/m2 ~ 80g/ m2的硫磺粉 1 昆勻進行消毒。
減少傷口和保護傷口 根癌病原菌 唯一的侵入途徑就是植物的傷口,包括 大的傷口及凍傷等微傷。因此保護傷口,阻止病菌的侵入是直接有效的防病措施。月季苗定植時,用抗根癌病病原菌劑蘸 根,在月季苗接觸土壤之前使菌劑附著 在月季宙的表面,可以有效地保護傷口。 切花采收時,花剪用 75% 的酒精消毒,以免采收過程中造成大面積傳染。
  控制土壤濕度和酸堿度 土壤溫度酸堿度與病菌的侵入能力密切相關。土壤溫度越大,發病率越高,土壤 pH 值在6.2~8.0 的范圍內利于病菌的侵入。在發病區應盡量控制土壤溫度和酸堿度。
科學施肥  因月季根癌病的致病力較低,強壯的樹勢可以增強植株對病原菌的抵抗力。所以增施有機肥,并在保證氮肥的基礎上,增施磷、鉀、鈣肥,培養健壯的植株,能提高植株對根癌病的抵抗能力。
生物防治 自1972 年以來,澳大利亞、美國等廣泛應用放射土壤桿菌 K84 防治桃樹根癌病,獲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從此為根癌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條有 效的途徑。放射土壤桿菌 K84 是一種根際細菌,它能在植株根部生長繁殖,并產生特殊的選擇性抗生素土壤桿菌素 84。這種抗生素是核苦酸細菌素,對月季根癌病的防治效果在90%左右。
  此外,由于地下害蟲和線蟲危害會造成月季根部受傷,增加根癌病發病幾率。因此,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和線蟲,可以減輕發病。  (嘯醒 摘自《中國花卉園藝雜志》)

▉藥用植物▉

115、紫蘇

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皺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Britt.Var.Crispa(thumb.)Hand.-Mazz.的葉。我國南北均產。每年7~9月采收地上部分,陰干采葉用。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脾經。
功效:發表散寒,行氣寬中,解魚蟹毒。
應用:1、用于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本品能發散表寒,開宣肺氣,可與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蘇散;若兼有氣滯胸悶者,多配伍香附、陳皮等,如香蘇散。
2、用于脾胃氣滯,胸悶,嘔吐之證。本品具行氣寬中,和胃止嘔功效。偏寒者,每與藿香同用;偏熱者,可與黃連同用。偏氣滯痰結者,常與半夏、厚樸同用。
又用于妊娠嘔吐,胸腹滿悶,常與陳皮、砂仁配伍,以加強其止嘔、安胎的效果。
3、用于進食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單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用量用法:3~10 g。不宜久煎。         (王小北)

116、香薷

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洲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 ex F.Maekawa的全草。主產于江西、河北、河南等地。以江西產量大,質量好。果實成熟后割取全草,曬干,切段。
性味歸經:辛,微溫。歸肺、胃經。
功效:發汗解表,和中化濕,利水消腫。
應用:1、用于夏季乘涼、飲冷或外感風寒、暑濕,而致發熱、惡寒、頭痛、無汗及腹痛、吐瀉等證。本品外能發汗解表,內能化濕和中。常與扁豆、厚樸配伍,如香薷散。
2、用于水腫,小便不利等證。本品能發越陽氣,通利水濕。單用或與白術配伍,即薷術丸,對脾虛水腫患者尤能散水和脾。
用量用法:3~10 g。利水退腫須濃煎。
使用注意:本品發汗力較強,表虛有汗者忌用。
(王小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州市| 永昌县| 苏尼特左旗| 阿克陶县| 沽源县| 陵川县| 澜沧| 荣成市| 上蔡县| 南川市| 睢宁县| 东城区| 噶尔县| 平南县| 安阳市| 锡林郭勒盟| 竹北市| 新建县| 双流县| 甘泉县| 永仁县| 恩施市| 黄山市| 盐亭县| 康定县| 皮山县| 揭阳市| 龙山县| 七台河市| 安泽县| 奉新县| 江城| 共和县| 郯城县| 华亭县| 灵寿县| 昌图县| 巴东县| 平阴县| 大冶市|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