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亚洲综合,性欧美videos高清hd4k,国产理论在线,国产不卡一二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南亞信息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2012年第1期

來源:熱作所    發布時間: 2012-03-21 15:39:50   閱讀:916 次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由福建省南亞熱帶作物開發利用管理辦公室與福建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合辦
福建南亞熱作信息2012年第1期(總第136期)2012年2月18日

全省農業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

  2012年1月9日,福建省農業廳在福州召開全省農業工作會議。會議傳達貫徹中央、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1年全省農業工作,分析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形勢,部署2012年農業工作。出席會議的有各設區市農業(畜牧獸醫)局局長、辦公室主任、各縣(市、區)農業局長和省農業廳領導、副處級以上干部等近300人。會議還邀請了農工黨福建省委、民盟福建省委領導和農業系統民評代表,以及有關新聞單位參加。
  陳紹軍廳長作工作報告。陳廳長指出,2011年全省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中央“三化同步”戰略,落實農業部“發展生產保供給,提高效益增收入,提升能力促轉變,防范風險保安全,改革創新增活力”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繼續實施五大戰役,大干‘十二五’開局之年”的部署,以“一穩定兩提升三加快兩保障”等重點工作為抓手,同時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強化公共服務,加強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著力推進農業各項工作的落實,取得了良好成效。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園藝、畜牧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實現了素質和效益雙提升,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產業化經營扎實推進,農民專業化合作社發展更加規范;閩臺農業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拓展,農產品出口持續增長;設施農業建設成效明顯,“五新”入戶工程深入開展,農業信息化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重大動植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預計全年農業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增長2.4%;牧業產值399.29億元,增長5%。預計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720元,增長17.5%。2011年農業工作取得的新成績,為保障我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陳紹軍廳長強調,2012年我省農業工作要以“五抓三加快”(抓糧食穩定生產、抓高效農業發展、抓農業科技支撐、抓閩臺合作先行、抓農業安全保障,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工作為重點,圍繞“穩糧、增收、提質、保安全”這一基礎和核心開展工作。此外,還要推進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發展,重視農業頂層設計,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加強農業機制體制創新,強化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強農業系統自身建設,全面提升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扎實推進新一年農業各項工作。力爭2012年實現農牧業產值增長3.5%;糧食播種面積1850萬畝,糧食總產有新的增長;水果增加5萬噸,茶葉增加1萬噸,蔬菜增加8萬噸,食用菌增加5萬噸(鮮貨),肉蛋奶增加5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以上、力爭12.3%。
會上,黃華康副廳長宣讀了《國務院關于表彰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和《福建省農業廳關于表彰2011年度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和種糧大戶的通知》,我省的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全國種糧售糧大戶和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種糧大戶受到了表彰。全省設區市農業(畜牧獸醫)局局長作了交流發言。
  駐廳紀檢組長肖惠亮主持會議并作會議總結,肖組長強調:一要抓好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希望大家回去之后,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會議精神。同時,要緊密結合本地實際,抓好貫徹落實。二要抓好當前農業生產各項工作。2月6日(正月十三)就是立春了,農事緊迫,要統籌兼顧,抓緊抓好春防、春管、春耕“三春”工作。要協調有關部門,加強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農資調運調劑和供應,滿足春耕備耕需要。加強農資市場監管,科學安排機耕、機灌等農機作業任務,合理調配機具,提高機械利用率,加快春耕生產進度。三要抓好全省農業系統自身建設。要切實加強全省農業系統各級黨組織建設、干部隊伍建設、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此外,還要做好春節的慰問、送溫暖活動,關心困難干部職工和老干部的生活,讓全省農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過上一個歡樂、祥和、廉潔、安全的新春佳節。                  (思曉摘)

省農業廳陳紹軍廳長在長汀縣調研水土保持有關工作

  2012年2月14日至15日,省農業廳陳紹軍廳長帶領廳能源總站、畜牧業處、種植業處、土肥總站、農業經濟技術開發中心等有關處室負責人,在長汀縣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專題調研。在當地有關負責同志的陪同下,陳廳長一行實地察看了“豬-沼-果(茶)”生態農業模式示范、生態果茶園改造、標準化生豬養殖場建設、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深入了解水土保持工作開展情況,圍繞如何充分發揮農業部門職能、切實有效地推進綜合治理扶持工作進行座談,針對如何克服實際困難、進一步提升治理工作水平與當地認真研討、交換意見。
  陳廳長強調:一要抓緊組織部署。立足部門職能,做到全廳一盤棋,各相關處室明確分工,各施其責,齊心協力,多方爭取,傾盡所能,抓好綜合治理扶持工作。二要抓緊指導服務。在總結“長汀經驗”的基礎上,要積極參與、幫助指導當地做好專項治理規劃,如生態果茶園改造建設等,注重“三效”并行,即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并重考慮,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水土保持各項工作。三要抓緊落實項目。要針對實際、立足實效,進一步細化、完善具體可行的項目扶持方案,明確階段性任務,既要有近期目標,也要有中長期目標,努力通過“六個有”即有水、有土、有肥、有人、有資金、有辦法,高標準、有創新地推進各項治理工作,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思曉摘)
▉園林植物▉

61、重陽木
大果重陽木、紅桐、秋楓、茄冬、水紅木
Bischofia polycarpa Airy-Shaw

[科屬]大戟科重陽木屬落葉或半常綠喬木。
[分布]產于秦嶺、淮河流域以南至兩廣北部 , 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常見栽培。
[習性]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氣候, 耐寒力弱,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濕潤、肥沃土壤中生長最好,耐干旱瘠薄,也能耐水濕。根系發達,抗風力強,生長較快。對二氧化硫有一定抗性。
[繁殖]多用播種繁殖。果熟后采收,用水浸泡后搓爛果皮,掏出種子,晾干后裝袋,于室內貯藏或拌沙貯藏。翌年早春2-3月條播,行距約20cm,每畝播種量2~2.5kg。覆土厚約0.5cm,然后蓋草。播后20-30天幼苗出土,發芽率40%-80%。1年生苗高約50cm,最高可達lm以上。
[栽培]苗木主干下部易生側枝,要及時剪去,使其在一定的高度分枝。移栽要掌握在芽萌動時進行,需帶球土移植,這樣成活率高。移植前2年內,每年進行2~3次中耕除草、培土。重陽木常見有吉丁蟲為害樹干,紅蠟蚧、皮蟲及刺蛾等為害枝葉,要注意及早防治。
[應用]重陽木枝葉茂密,樹姿優美,早春嫩葉鮮綠光亮,入秋葉色轉紅,頗為美觀。宜作庭蔭樹及行道樹,也可作堤岸綠化樹種。在草坪、湖畔、溪邊叢植點綴也很合適,可以造成壯麗的秋景。               (陳金河摘)

62、芒果
蜜望子、木莽果、杧果
Mangifera indica L.

[科屬]漆樹科芒果屬常綠喬木。
[分布]芒果原產亞洲南部的印度、緬甸、馬來西亞群島一帶。
[習性]喜高溫、怕霜凍,在10℃以下就停止生長,降至5℃以下就會受凍。成年樹稍好一點,在開闊地可忍受0-4℃短時低溫。喜濕潤氣候,但耐旱力也強。為陽性樹,需充足的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pH值5.5-7.5的砂質壤土或沖積土為好。
[繁殖]可用播種、壓條和嫁接繁殖。播種繁殖宜用新鮮種子播種,成活率較高。種子播種前,先將種皮上粘附的果肉刮去,用水沖洗,放通風處陰干。為加速其萌芽,可用干凈河沙進行層積催芽。
[栽培]芒果可于春秋兩季栽植,種前要施足基肥,種后及時澆足定根水,并保持水分充足供應至發根成活。春夏秋三季生長旺盛,需定期追肥6-8次,肥料以氮肥為主。幼齡芒果需注意培養主干,以增加其觀賞價值。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白粉病、葉斑病、梢枯流膠病、煤煙病,一般可噴1:1:100波爾多液或500倍克菌丹防治。主要蟲害有芒果尾夜蛾、短頭葉蟬、脊胸天牛、芒果象甲、柑桔小實蠅等,要注意適時噴藥進行預防。
[應用]芒果因其生長迅速,冠大蔭濃,華南各地常作行道樹和庭蔭樹種植。                  (陳金河摘)

植保之窗

西洋杜鵑常見病害及防治

  西洋杜鵑對環境要求較為苛刻,喜酸好濕,畏冷怕曬,不耐肥水,稍有不慎,即生長異常,發生病害。西洋杜鵑常見病害有:褐斑病、葉尖枯病、立枯病、紅葉病和小葉病等。這些病害發生后,輕者葉片變形變色、花小色暗、花期縮短、生長速度減慢;重者整株枯萎死亡,嚴重影響觀賞效果。西洋杜鵑常見病害具有一定的癥狀特點和發病規律,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
一、褐斑病
1.識別特征:該病是西洋杜鵑較易發生的一種葉片病害,幾乎所有栽培品種、地區均有可能發生。感病的葉片最初在表面產生大小不一的圓形斑點,不久擴展成圓形、長形或不規則病斑,直徑約2~10毫米,病斑邊緣深褐色,中部呈黃白色或灰白色,稍隆起,后期病斑中部干枯,形成圓形小孔,鄰近病斑相連可形成不規則大斑,嚴重時葉片枯死,中央散生小黑點。
2.發生特點:褐斑病是真菌病害,由葉點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來源于土壤中的病殘體。越冬病菌在氣候條件適宜時即可產生繁殖體,借氣流傳播,從植株氣孔、皮孔或傷口侵入,在25-28℃及高濕條件下發病普遍而嚴重。此外,土壤含水量大,肥料不足,植株生長衰弱時,都易誘發此病。
3.防治措施:①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的抗病力。用腐熟或蒸汽滅菌的鋸木屑作為栽培基質,可降低病菌侵染來源,保持土壤濕潤、疏松、透氣、不積水,培育健壯植株,增強抗病力。②清潔盆土,摘除病葉。結合追肥清除殘落的病葉于田外或深埋于地下,減少病源。③適時噴施或澆灌800~1000倍硫酸亞鐵溶液,調節土壤酸堿度。④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藥保護,防止病害蔓延。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10天噴1次,共噴2~3次。也可用多菌靈或百菌清與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以提高用藥效果,降低病菌抗藥性。
二、立枯病
1.識別特征:該病主要發生在剛扦插不久或一年生西洋杜鵑植株上。初發病時,靠近地面的莖基部產生橢圓形暗褐色病斑,病情發展較緩慢,隨著病斑的擴展出現凹陷,當病斑繞莖一周時,莖基部縊縮、干枯。濕度大時,病部常有淡褐色蛛網狀的菌絲,有時能結成大小不等、褐色的菌核。
2.發生特點:立枯病也是真菌病害,由絲核菌侵染所致。該病菌主要以菌絲和菌核在病株殘體上或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氣溫回升后,在土壤含水量過高、光照不足、植株生長瘦弱的情況下,此病開始發生。如果澆水過多或遇雨排水不及時,造成栽培基質過于悶濕;或門窗開啟不及時,使苗床土溫變化幅度太大;或保溫不良,造成床內土壤冷濕均易誘發該病。
3.防治措施:①栽培基質準備。盆栽宜選擇2/3吸水和排水能力較好的鋸木屑和1/3的小石子作為基質,扦插前滅菌消毒,施足有機肥,增強肥力。②苗木管理。最重要的是溫、濕度的控制。低溫時要注意棚內保溫,避免受凍,濕度大時要注意勤換氣,白天在苗木不受凍害的情況下,盡量多通風透氣。③藥物防治。栽植扦插前栽培基質要進行藥劑處理,可選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用藥量為每平方米8~10克。發病初期可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毒殺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10天1次,一般用2次~3次。由于噴施藥液后會導致床內濕度過大,因而要通風,降低田間濕度。
三、葉尖枯病
1.識別特征:該病在一年生和多年生的西洋杜鵑上均有發生,且從上部好葉或嫩葉開始,發病初期上部葉片的葉尖褪綠變黃白色,漸變褐色并向葉片基部擴展,葉尖邊緣兩側向下反卷,病斑的長度約2~14毫米,占病葉總長度的2/5左右。病健交界處明顯,葉片乃至枝條失水萎蔫。剖開病葉葉柄和靠近病葉的莖可見中間變成褐色或深褐色,重病株常全株凋萎枯死。
2.發病特點:該病害也是由一種真菌侵害所致,在適宜的條件下病菌從葉尖氣孔或傷口侵人,在植株體內從侵入點擴散到維管束組織,隨著植株體內水分和養分的運輸而擴展到其他部位,如果病菌擴展到一側的維管束,就會表現植株半邊枯萎、半邊正常的現象。
3.防治措施:同褐斑病。亦可用緩釋性的肥料,減少葉面噴肥次數,防止噴水過程傳播病菌,另在扦插前用敵克松對土壤進行消毒。扦插后發病,盆栽杜鵑可以換盆換土;如果在3月底到4月初落花前發病,可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交替噴霧。
四、紅葉病
1.識別特征:
紅葉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發病初期,葉片的葉肉細胞組織出現暗紅色小點,不久紅色斑塊擴大,色加深,葉脈仍保持綠色。隨后病斑變成褐色并增多變大,最后整個葉片紅、褐、綠斑塊相間并逐漸變干脫落。如果在發病初期用藥,紅、褐色斑塊可以逐漸消失,如果到中后期用藥,則不能消除癥狀,但重新生小的心葉則為綠色,轉入正常。
2.發病原因:紅葉病主要由缺鎂所致。鎂是植物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元素,如果缺鎂,一是葉綠素不能形成,光合效率降低;二是呼吸鏈上多種酶的活性減弱,呼吸作用受阻,能量減少,嚴重地影響植株的礦質代謝;三是氮代謝減弱,合成的氨基酸減少,造成碳水化合物過剩,過剩的碳水化合物形成較多的花青素,葉呈紅色,植株瘦弱,加重了其他病害的發生。
3.防治措施:對于紅葉病的防治重點是培育健壯植株,增強抗病能力,并增加光照,促進光合作用和礦質代謝,還要注意施用完全肥料,如用豆餅漚制的餅肥水稀釋5~10倍澆灌,穴施干牛糞(不僅可以增溫增肥,還可以保持土壤疏松),另在發病初期用1500~2000倍硫酸鎂溶液葉面噴霧2次~3次,效果很好。
五、小葉病
1.識別特征:小葉炳也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其癥狀表現為:枝條頂端節間縮短,葉片簇生,新生葉片明顯變小,約為正常葉片的1/3~1/2,葉色較深,生長速度緩慢。
2.發病原因及防治:小葉病主要由缺鋅所致,缺鋅后,植物體中的吲哚乙酸和絲氨酸不能合成為色氨酸,進而不能形成生長素,缺乏生長素,則首先抑制了生長點部位的細胞分裂和伸長,故必導致節間縮短,葉片簇生。在防治上可噴施800~1000倍的硫酸鋅溶液或與1%尿素混噴,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另可通過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氣狀況,增強根系活力,促進營養元素的吸收。
(思曉摘自《浴花谷花卉網》)

花木枝干病的防治

病原:
  包括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等,如真菌、細菌、植原體、寄生性種子植物和莖線蟲等生物性病原,都能危害花木干、莖、枝;非生物病原:低溫、干旱、日灼等如高溫引起日灼病,低溫引起凍裂傷害和枯梢等癥狀。
癥狀:
  有干銹、潰瘍、叢枝、枯萎、瘤腫、腐爛、流膠等,發生嚴重時導致莖干的枯萎死亡。
  病原侵染來源及途徑:
  干、莖、枝病害的病原物主要在病殘體上、轉主寄生上以及土壤內越冬,這些場所都是病害的重要侵染來源。侵入途徑,真菌和細菌通過莖干表面傷口、壞死的皮孔侵入寄主,有的還在寄主死組織上過一般腐生生活,然后再侵入寄主的活組織中危害。有的銹菌通過松針葉侵入樹干皮層危害。植原體只能通過極輕微的傷口侵入寄主危害。
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防止帶病苗木傳播蔓延。
  2、選育抗病品種。
  3、清除侵染來源,例如剪除病枝、掃除落葉、拔除病株、鏟除枝干銹病的轉換寄主,進行土壤消毒,撒石灰翻耕土壤,利用太陽熱力曝曬等處理滅菌,是控制侵染來源主要措施之一。
  4、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
  5、合理疏枝,剪除病枝等,以利通風透光,促進花木長勢良好,提高抗病能力。
  6、消滅傳播介體,當發現葉蟬應及時噴50%馬拉硫磷乳油或20%嗪農乳油等1000-1500倍的液殺蟲劑,并消滅周圍雜草及菟絲子,以減輕發病。
  7、可多菌靈或福爾馬林等處理土壤。定植后,定期對植株噴灑50%多菌靈500倍液或0.5%波爾多液或敵克松800-1000倍液,也可用70%托布津800倍液涂抹病斑。
  8、當發現莖干發病后,可用藥物或生物制劑,將植物病組織刮除后,傷口先用皂礬(FeSO4)、氧化鋅等消毒、滅菌源,保護傷口不再感染。
  9、當病害大發生時可噴治療劑能起到急救作用,如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能直接殺菌和抑制病菌發展。          (思曉摘自《浴花谷花卉網》)

▉南藥簡介▉

101、白豆蔻

  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Amomum cardamomum L.的干燥成熟果實。主產于越南、泰國等地,我國廣東、廣西、云南亦有栽培。10~12月果實呈黃綠色尚未開裂時采收,除去殘留的果柄,曬干。用時去果皮或連皮打碎生用。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脾、胃經。
功效: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應用:1、用于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白豆蔻辛溫芳香,能化濕,行氣,濕阻氣滯,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者,常與厚樸、蒼術、陳皮等行氣、化濕藥配伍。濕溫初起,胸悶不饑,舌苔濁膩者,可配薏苡仁、杏仁等,如三仁湯;熱勝者,可配黃芩、黃連、滑石等,如黃芩滑石湯。
2、用于嘔吐。本品行氣、溫中而止嘔。以胃寒嘔吐為適宜。可單用為末服,或配藿香、半夏等。小兒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細末,常摻口中。
用量用法:3~6g。入湯劑宜后下。       (王小北)

102、草果

  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的干燥成熟果實。主產于云南、廣西、貴州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或低溫干燥。將原藥炒至焦黃色并微鼓起,搗碎取仁用;或將凈草果仁姜汁微炒用。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經。
功效:燥濕,溫中,截瘧。
應用:1、用于寒濕阻滯脾胃,脘腹脹滿、疼痛、吐瀉等。草果辛香濃烈,燥濕散寒作用較強。凡寒濕阻滯脾胃,舌苔濁膩者,可與厚樸、蒼術、半夏等配伍。
2、用于瘧疾。本品燥濕、散寒,又能截瘧,以寒濕偏盛之瘧疾為宜。對山嵐瘴氣、穢濁濕邪所致的瘴瘧,用之頗為適宜。常與常山、柴胡、知母等藥配伍。
用量:3~6g。                        (王小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前旗| 宾阳县| 无为县| 渝北区| 大庆市| 襄汾县| 绥中县| 高唐县| 山阳县| 焉耆| 洛阳市| 江油市| 泰来县| 宁陕县| 通渭县| 车险| 潢川县| 彰武县| 北票市| 平遥县| 克拉玛依市| 通榆县| 车致| 石嘴山市| 体育| 宿州市| 靖州| 夹江县| 石泉县| 闸北区| 会泽县| 如东县| 遂宁市| 沅陵县| 嵩明县| 榆中县| 郧西县| 女性| 郧西县| 鄂托克前旗| 阜新市|